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通信和网络 > 通信网络技术文库 > 用三网融合的概念评述4G

用三网融合的概念评述4G

时间:02-27 来源:中国联通网站 点击:

率可达每秒几十至几百兆比特。

  ●用户通常采取始终在线的连接方式,同一网络的用户群共享同一频谱资源,而不是通过申请信道和资源分配的方式分享频谱资源。

  ●计算机数据网的传输通常使用OFDM技术,这是缘于数字音频广播(DAB)和数字视频广播(DVB)的一项成熟的技术。

  ●移动性设计不是计算机数据网的优势。

  为瞄准4G的发展需求,源自计算机数据网的基本技术面临以下设计改进需求:

  ●为满足全覆盖无缝连接的需求,必须引入切换、漫游技术,还要考虑邻小区干扰影响。

  ●为了适应移动工作环境,应考虑多径干扰和多仆勒效应对OFDM严格同步需求的影响。

  ●鉴于话音通信低速率用户占用信道的考虑,应进一步缩小子载波间隔。

  3.广播电视网

  我国的模拟广播电视网从无线到有线乃至卫星,覆盖了全国。数字电视的研究和标准的制定已到最终决策阶段。按照目前的计划,应在2O05年开展数字卫星直播电视业务,2O08年全面推广地面数字电视业务,实现有线、卫星、无线全国覆盖。

  实现数字电视后,既可获得普通电视服务,又可获得付费电视节目服务,还有影视点播和各种信息服务。在很多领域,与当前发展的3G和日后的4G服务相交叠。

  数字电视的核心技术是图像压缩技术,压缩范围是从995Mbit/s的数据率压缩至2O~30Mbit/s。所使用的标准有电视会议系统的H.261,静止图像压缩的JPEG,连续图像压缩的MPEG三种。而传输技术则有MQAM,QPSK,VSB,COFDM等。此外,还有音频信号的编码与压缩和基带信号的复用技术等。我国的数字电视标准目前以清华和上海交大两个建议方案(标准)为代表。清华的DMBT标准以OFDM为主体技术,并加入一些特色设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上海交大的ADTB-T标准为单载波、4/16/64QAM调制方式,也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

五、对于三网融合的理解

  1.共同的承载网络是融合的基点

  蜂窝移动通信网的基本信息是话音和低速数据,计算机数据网的基本信息是高速数据,电视广播的基本信息是图像。随着蜂窝移动通信网信息服务领域的拓宽,也有了静止图像与连续图像,计算机上网浏览同样有静止图像与连续图像。正在发展的Peer to Peer则是双向多媒体业务。电视广播的发展同样走上了信息服务领域。这样一来,三网的信息资源、服务领域越来越趋于一致,以至相互交流信息也成为必然趋势。

  同时,承载语音、数据、静止图像、连续图像的共同承载网络是互联网,因此互联网成为三网融合的基点。

  2.宏观上支持"无所不在,无所不能"

  以IP为承载网络的4G应该支持IP网的"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普遍特征,也就是4G网络适用于所有可能的应用场合,能做任何需要做的事情。这是由于NGN的全部应用都必须通过接入网(NGI)来实现,移动NGI必然具备所有NGI所需要的功能。4G将是移动NGI,而只有移动NGI才能具备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特性。

  3.微观上个性化服务

  4G支持"无所不在,无所不能",并不等于一个系统,一套设备能实现"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用户群体各有所需,应用环境各有特点,各种设备各有所长。例如,家庭电视是大屏幕、高清晰,台式计算机显示信息多,操作功能强。手持终端灵巧方便,便于携带,可在移动中收发信息。然而,此之长,即彼之短。任何一种设备都难做到十全十美。因此,不同的用户群体在不同的使用环境下,必然要选择最适合的手段来应用。为了适应不同的应用需求,网络必须提供有差别的服务。不能想象手机移动视讯服务能够取代广播电视,手机上网能够取代计算机上网。但人们在特定条件下,用手机作视讯信息交流和上网获得信息自然是重要的潜在市场,况且中国联通已经在其CDMA IX网上开通了手机电视新闻频道。国外已通过卫星电视网络开展视讯业务及远程教育,网络浏览也已成熟。数字电视开通之后,电视在信息服务领域的开发以及开通手持式移动电视也是必然趋势。

六、共用的承载网络

  共同的承载网络必然是互联网。目前,关于互联网的体制有两种。一种是源自美国国防部的ARPA网的IPv4和IPv6,其管理部门是IETF(The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但实际上,互联网受控于美国是举世皆知的事实。另一个是我国信息产业部颁布的十进制网络标准,使用IPv9协议,我国拥有知识产权。尽管互联网体制的安全因素与国际政治、国民经济息息相关,是特别重要的因素,但不是本文探讨的重点,本文只从技术层面作简单的比较说明。

  1.互联网IPv6

  ●关于IPv4及其升级到IPv6的资料已经非常丰富。这里只列举与IPv6相关的技术特点:

  ●IPv6的地址量为2128,已足够大。

●IPv6在移动性上有所加强,但尚未见成功的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