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通信和网络 > 通信网络技术文库 > NGN之路:软交换还是IMS

NGN之路:软交换还是IMS

时间:02-12 来源:中国联通网站 点击:

1、NGN的主旋律:网络融合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人们对通信的需求呈现宽带化、个性化、综合化的特征。为了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基于固定电话网、移动电话网和互联网多种异构网络融合,能够提供多媒体综合业务的、开放的下一代网络(NGN)体系架构逐渐形成。

  NGN是一个分组网络,它提供包括电信业务在内的多种业务,能利用多种带宽和具有QoS能力的传送技术,实现业务功能与底层传送技术的分离;它提供用户对不同业务提供商网络的自由接入,并支持通用移动性。实现用户对业务使用的一致性和统一性。NGN只是一个目标,并没有限定采用哪种技术来实现这一目标。

  语音的IP化和移动化让固网运营商陷入困境,不得不将原有网络转型为可管理的IP网,希望通过整网向IP化的演进来稳固自身的语音通信收入,并希望通过各种增值业务来扩展自己的市场空间,现在传统通信网络向IP化和宽带化的演进已经成为趋势,电信运营商迫切需要一种技术把移动网络和固定网络融合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软交换、IMS开始登台亮相。

2、IMS及其特点

  就象当初的3G一样,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谈论IMS,IMS全称IP Multimedia Subsystem,即IP多媒体子系统,是一种全新的多媒体业务形式,它能够满足现在的终端客户更新颖、更多样化的多媒体业务的需求。IMS是一个在PS域上的多媒体控制/呼叫控制平台,支持会话类和非会话类多媒体业务,核心特点是采用SIP协议,具有分布式特点、接入无关的特性和标准开放的业务控制接口。IMS对于运营商具有很多优势,它使运营商能更好地控制服务层,同时为运营商提供更多组件,使之可以更快集成和部署IP多媒体业务。对于用户来说,IMS能为用户提供统一的体验,而与用户的接入方式无关。目前,IMS被认为是下一代网络的核心技术,也是解决移动与固网融合,引入语音、数据、视频三重融合等差异化业务的重要方式。全球多数运营商都认为,IMS是实现全面网络融合的必然选择,是下一代通信网络发展的方向。

  IMS之所以得到了国内外运营商的青睐,其根本原因还是来自于市场需求。众所周知,下一代多媒体融合业务已成为通信市场的发展趋势。这正与IMS不谋而合,业务驱动是网络演进的前提,技术驱动是网络演进的保证。IMS正是这种演进的技术保证。首先,IMS是一种全新的多媒体业务形式。它能够满足现在的终端客户更新颖、更多样化多媒体业务的需求,以它作为一个平台,就能够提供像现在互联网所提供的一些类似的多媒体业务的能力;其次,IMS是固网运营商与移动运营商实现网络融合的核心技术。相比较软交换更多地是把程控交换机"软"化,依旧与移动软交换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关系,IMS却因为与接入无关、支持用户漫游等特点,必然成为固定与移动融合的核心技术;第三,IMS是电信运营商和互联网服务提供商间实现合作、竞争,或者是产生新的商业模式的技术手段。IMS独立于具体承载类型,可以为任意的IP通道提供从语音到多媒体数据等IMS业务接续服务,IMS还具备与传统网络的互通能力,使IMS终端与传统的移动终端、传统的固定终端间可以实现互通。

3、IMS面临的问题

  现在,不少领先的运营商已经开始了IMS的部署。但是,目前全球IMS网络主要还处于试验阶段,大部分运营商刚着手进行IMS实验,只有少部分运营商开始进行IMS商用。而且目前进行商用和实验的运营商大都集中于移动领域,只有少量固网运营商。

  IMS要大规模商用还面临很多问题。IMS业务如何定位;IMS业务平台和其它平台的关系如何处理;用于固网及融合网络的IMS标准;IMS的商业模式;IMS网络的安全问题。纵观IMS的产业链发展,在现阶段还存在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在标准和产品层面存在,在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方面也存在。运营商或设备厂商所推行的理念也还有待商榷。

  IMS标准不成熟,在接入域、服务质量、安全保密等很多细节问题上有待完善,更重要的是IMS对固网运营商的需求理解不足,缺乏对固网业务平台和业务的良好支持。目前基于移动的IMS标准日渐成熟,而用于固定与移动融合的标准远未成熟。

IMS采用SIP作为初始会话控制协议。按照分组业务网完备性的定义,SIP不是完备的分组业务网体系,它不涉及媒体处理层。因此它无法解决多媒体业务时间、空间的同步问题,也没有解决多点通信过程中的控制问题,而仅仅是解决了信令控制层面的问题。IMS如果不注意解决这些问题,那么就不可能成为多媒体业务的管理体系。IMS是控制层面的控制协议,是否有了控制层面的控制协议,就能进行一个好的通信呢?对于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