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硬件设计 > 模拟电路设计 > 维修保养:如何检测氧传感器故障?

维修保养:如何检测氧传感器故障?

时间:07-13 来源:互联网 点击:

在电控汽油喷射发动机中,用于燃料系统闭环控制的氧传感器是一个重要的电子元件,用来监测废气中氧的含量,用电压信号反馈给ECU,以控制空燃比保持在14.7。同时,它又是多种故障信号的代言报警元件。

常见氧化锆传感器的故障为表面被铅化物或碳化物覆盖,导致气体不能渗透、氧离子不能扩散而失效。当故障灯报警,读取传感器故障碍后,有必要对其进行诊断,因为氧传感器报警不一定就是传感器有故障,其报警信号还受到下列因素的影响。

  1.点火系工作状况;

  2.进气系统密封性能;

  3.排气系统是否堵塞;

  4.喷油器的工作状况;

  5.供油系统油压高低。

因此,在发动机维修中,一旦出现氧传感器报警信号,应通过电脑加人脑对故障部位进行综合分析、判断、调换结合,合理维修。

一、氧传感器的故障诊断

由氧化锆传感器的特性曲线可知:当空燃比维持在14.7时,信号基准电压为0.4-0.5V,当空燃比小于14.7时,其电压逐步升高至0.8-lV, 表明混合气过浓。当空燃比大于14.7时,其电压逐渐下降至0.2V左右.表明混合气过稀。这是氧传感器诊断的重要依据,其诊断方法是:

   1.以2500r/min运转发动机2min,预热传感器,拔下传感器插线(有加热线固的传感器注意插角位置),用万用表测量反馈电压,检查10S内电 压表指针摆动次数。若少于8次,再次预热传感器,检查10S内指针摆动次数,若摆动8次以上为正常。若仍少于8次,则按下步继续进行:

  2.脱开传感器线束插头,测量反馈电压。

  1)大于0.45V时,脱开进气管上某处真空管,若电压仍大于0.45V,说明传感器损坏,若小子0.45V,说明混合气过浓,应对燃料、进气或控制系统进行检查。

  2)小于0.45V时,拔下水温传感器插头,接上一只4-8KΩ的电阻。若电压仍小于0.45V,说明传感器损坏,若高于0.45V,说明混合气过稀。

二、点火系工作状况检测

对微机控制的有分电器或无分电器点火系进行常规检查。检查项目是火花能量,火花塞、高压线、点火正时,点火提前角等。用点火正时灯检查点火提前角时,其 红鱼夹接电池正极,黑鱼夹接电池负极,高压传感器夹住一缸高压线,点正时灯对准发动机前皮带轮点火正时标记.当发动机转速升高时,点火提前角应增大。用手 锤或扳手击爆震传感器固定螺钉或缸盖四周,点火提前角应明显推迟。

三、进气系统密封性能检查

在进气管适当部位接上一只真空表,发动机怠速时(5OO-600r/min),以海平面为基准,进气管真空度应57.33-70.66Kpa范围内,否 则注修理进气系统漏气部位。怠速时,真空表指针逐渐下落至零,表示排气系统阻塞。真空表指针的变化,还可以检测气门密封和点火性能。

一、有关氧传感器的几个重要概念

探测方式:氧传感器探测的是混合气的浓度,但它并不是直接探测混合气,而是探测混合气燃烧后的废气中的氧分子含量,从而间接地得到当前混合气的浓度。

信号特征:氧传感器其实就是一个低电压,低电流的小电池,当它的内外表面所接触的氧分子角度不同时,便形成一个电位差,它的外表面伸入排气管中直接与发 动机排气相接触,它的内表面与大气接触,大气中氧分子的浓度是不变的。而排气中氧分子的浓度是随混合气浓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当混合气的实际空燃比高于理论 空燃比(14.7,即稀混合气)时,废气中剩余的氧分子浓度相对较高,这时氧传感器内外氧分子浓度相差较小,只能输出大约0.1V的电压;而当混合气的实 际空燃比小于理论空燃比(即混合气)时,废气中剩余的氧分子非常少,这时氧传感器内外表面氧分子浓度相差较大,可以输出大约1.0V左右的电压。

工作特性:目前大部分车型采用的都是锆式氧传感器,这类传感器在设计时就有一个重要的技术指标,即信号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均要求小于250ms。

如果这个变化时间大于250ms,虽然混合气浓时最大电压和稀时最小电压有时都是正常的,但在实际应用中则表现为氧信号反应迟钝,不能为发动机电脑提供实时的混合器信息而导致燃油反馈系统失调,一些软性故障大都是由于这个原因造成的。

控制原理发动机电脑通过氧传感器输出的信号了解当前混合气浓度相对于理论值的微小偏差,于是根据这个信号相应调整喷油器的通电时间,以弥补这个微小偏差,从而提高了控制的精度。这即是所谓的闭环控制。

二、氧传感器的常见故障

  加热单元失效(一般都为开路);

  信号电压一直为稀时最小电压(失效);

  信号反应迟钝(浓稀电压变化时间大于250ms)。

三、氧传感器的一般检测方法

1.检查氧传感器加热器电阻。拔下氧传感器插头,用万用表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