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硬件设计 > 模拟电路设计 > 数字电源系统管理消除了“盲点”

数字电源系统管理消除了“盲点”

时间:05-18 来源:21ic 点击:

 尽管就新式电子系统的可靠工作而言,电源管理至关重要,但今天的系统中也许仍然存在最后一个"盲点",那就是稳压器。因为对稳压器来说,没有方法直接配置或监视其关键电源系统的工作参数。因此,电源设计师一直被迫使用一堆混杂在一起的排序器、微控制器和电压监察器,以设定启动、安全等基本的稳压器功能。虽然数字可编程DC/DC转换器投入使用已有多年(最为显著的就是在采用VID输出电压控制的VRM内核电源),但一直缺乏直接从稳压器来监视工作状态信息(特别是实时电流)的能力。

数字电源系统管理能通过计算机接口设定和监视各种不同的电源参数,正在消除这个"盲点"。可编程参数包括输出电压、排序、跟踪、多个轨的延迟和斜坡、过流限制和过压限制设定点以及工作频率。数字电源系统管理还能回读遥测数据并报告输入电压、输出电压/电流、温度甚至故障等。

网络设备的系统设计师正被迫提高系统的数据吞吐量和性能,也在被迫增加功能。同时,他们也面临着降低系统总体功耗的压力。数据中心的挑战是,重新安排工作流程,将作业转移到未充分利用的服务器上,从而允许其他服务器关机,以此降低总体功耗。为了满足这些需求,知道最终用户设备的功耗是至关重要的。一个设计得当的数字电源管理系统能为用户提供功耗数据,从而允许智能地做出能源管理决策。

多轨电路板级电源系统

大多数嵌入式系统都是通过48V背板供电的。这个电压通常降压至较低的中间总线电压(如12V),以给系统内机架的电路板供电。不过,这些电路板上的大多数子电路或IC都要求在低于1~3.3V的电压范围内、以数十mA至数百A的电流工作。因此,需要负载点(POL)DC/DC转换器,以从中间总线电压降压至子电路或IC所需要的电压。这些轨通常对排序、电压准确度、裕度调节和监察有严格要求。

在一个数据通信、电信或存储系统中,有多达20个POL电压轨的情况并非不常见,因此系统设计师需要一种简单的方法来管理这些轨的输出电压、排序和最大可允许电流要求。很多处理器都要求I/O电压先于内核电压上升,而某些DSP则要求内核电压先于I/O电压上升。断电排序也是必要的。因此,设计师需要非常容易地进行更改,以优化系统性能,并需要为每一个DC/DC转换器储存一套特定配置,以简化设计工作。

为了保护昂贵的ASIC免受可能出现的过压情况的损害,高速比较器必须监视每个轨的电压值,而且如果某个轨超出了规定的安全工作限制,就立即采取保护行动。在数字电源系统中,可以通过PMBus报警线通知主机发生了故障,而且可以关断从属轨,以保护受电器件(如ASIC)。要实现这一点,需要合理的准确度和数十μs的响应时间。

LTC3880/-1能提供高度准确的数字电源系统管理,具高分辨率可编程性和快速遥测数据回读,可实时控制并监视关键的负载点转换器功能。该器件是一款双输出、高效率、同步降压型DC/DC控制器,提供基于I2C并具超过100条指令的PMBus接口和内置的EEPROM。该器件兼有最佳的模拟开关稳压控制器和精准混合信号数据转换,可无与伦比地实现电源系统的易设计性和易管理性,并得到了具易用型图形用户界面(GUI)的LTpowerPlay软件开发系统的支持。图1显示了一个典型的应用原理图。

图1 典型的LTC3880应用原理图

LTC3880/-1可调节两个独立的输出,或配置为两相单输出。多达6相可以交错和并联,以在多个IC之间实现准确的均流,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对大电流或多输出应用的输入和输出滤波要求。内置的差分放大器提供真正的远端输出电压采样。集成的栅极驱动器在4.5~24V的输入电压范围内为所有N沟道功率MOSFET供电。该器件可在整个工作温度范围内,以每相高达30A的输出电流产生高达5.5V,而输出电压的准确度为±0.50%。涵盖多个芯片的准确定时和基于事件的排序允许复杂的多轨系统实现加电和断电优化。LTC3880有一个内置LDO,为控制器和栅极驱动器供电,而LTC3880-1允许使用一个外部偏置电压,以实现最高效率。这两款器件都采用耐热增强型6mm×6mm QFN-40封装。

控制接口用于数字电源系统管理

开发PMBus指令语言的目的是满足大型多轨系统的需求,PMBus是一种开放的标准电源管理协议,采用全面定义的指令语言,为与电源转换器、电源管理器件和系统主处理器通信提供了方便。除了一套定义完备的标准指令,PMBus兼容设备还可以采用自己的专门指令,以为设定和监视POL DC/DC转换器提供创新性方法。该协议通过业界标准SMBus串行接口实现,可设定、控制和实时监视电源转换产品。指令语言和数据格式标准化允许非常容易地开发固件,从而加速了产品上市。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