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标准
作者:安森美半导体产品工程总监Christophe Basso
《线性及开关电源的控制环路设计》是Power Electronics前专栏作者Christophe Basso的最新著作。此著作注重探讨工程师真正需要了解的补偿及稳定给定控制系统的知识。本文包含此书有关稳定性标准章节的摘录内容。
在电子领域,振荡器是一种能够产生自激正弦信号的电路。在多种多样的配置中,振荡器的加速过程牵涉到采用振荡器的电子电路固有的噪声。上电时噪声等级上升,此时开始振荡及自激。此类电路可采用图1所示的构成模块组成。如您所视,此配置看上去非常接近于我们控制系统的配置。
图1:振荡器实质上是一种误差信号,不会妨碍输出信号变化的控制系统。
在我们的示例中,励磁输入并非噪声,而是电压电平Vin,它被注入为输入变量以启动振荡器。直接通道由传递函数H(s)构成,而返回通道包含G(s)区块。要分析此系统,我们首先通过输出电压与输入变量的变化关系方程式来写出其传递函数:
如果我们扩充此公式及Vout(s)项,我们就得到
故此类系统的传递函数就是:
在此方程式中,乘积G(s)H(s)称作环路增益,其标记为T(s)。要将我们的系统转换为自激振荡器,则必须存在输出信号,即使输入信号已消失。为了满足这样的目标,就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要在Vin消失条件下验证此方程式,商数(quotient)就必须无限大。商数无限大的条件就是特征方程式D(s)等于0:
要满足此条件,G(s)H(s)必须等于-1。换句话说,环路增益的大小就必须为1,其符号应当改为负号。正弦信号的符号改变只不过是相位翻转180°。这两个条件能以下面两个方程式来进行数学表述:
图2:振荡条件能以波特图或奈奎斯特图来表述。
在满足这两个方程式的条件下,我们就得到稳态振荡条件。这就是所谓的巴考森(Barkhausen)标准,由德国物理学家Barkhause在1921年提出。实际上讲,在一个控制环路系统中,它表示修正信号不再抗拒输出,而是相位形式返回,振幅恰好与励磁信号相同。方程式(6)和(7) 在波特图(Bode plot)中表示环路增益曲线,此曲线穿过0 dB轴,且恰好在此点受180°相位滞后影响。在奈奎斯特分析中,环路增益的虚数及实数部份相对频率的变化关系被绘制成图,此点对应于-1, j0。图2显示了满足振荡条件的两个曲线。如果系统略微偏离这些值(如温度漂移、增益变化),输出振荡要么会以指数形式下降至0,要么振幅发散,直到达到较高或较低的电源轨。在振荡器中,设计人员竭力尽可能多地降低增益余量,使振荡条件在多种工作条件下都能满足。
稳定条件
如您所知,控制系统的目标不是构建振荡器。我们希望控制系统提供高速、精确及无振荡的响应。因此,我们必须避开满足振荡或发散条件的配置。一种方式是限制系统会作出反应的频率范围。就定义而言,频率范围或带宽,对应于从输入到输出之闭合环路传输通道下降3 dB的频率。闭合环路系统的带宽能被视作频率范围,在此范围内系统被认为会极佳地响应其输入(即遵循设定点或有效地抑制扰动)。我们在后文会看到,在设计阶段,我们并不直接控制闭合环路带宽,但会控制交越频率(crossover frequency) fc--这是一项跟开环路分析有关的参数。这两个变量通常被概略认为相等,但我们会看到这仅在一种条件下成立。然而,它们相差得也不太远,在讨论中这两项能互换。
我们已经看到,开环路增益是我们系统中的一项重要参数。当增益存在时(即|T(s)|>1),系统以动态闭合环路工作,能补偿输入的扰动或对设定点变化作出反应。然而,系统反应也存在限制:系统必须在扰动信号所涉及的频率提供增益。如果设定点变化的扰动太快,励磁信号的频率成分就低于系统带宽,表示这些频率缺少增益:系统变慢且不会作出反应,工作状态就像环路对波形变化没有响应。那么,是否就要求无限大的带宽呢?不是的,因为增加带宽就象是拓宽漏斗的直径:您当然可以收集到更多信息,并对输入振动更快地作出反应,但系统也将接收到伪信号(spurious signal),如转换器在某些情况下自己产生的噪声及寄生参数(如开关电源中的输出涟波)。因此,强制要求将带宽限制在您应用真正要求的范围。采用的带宽太宽将削弱系统的抗噪声性能(如其抑制外部寄生信号的强固性)。
限制带宽
我们怎样限制控制系统的带宽?方法就是通过补偿器区块G改变环路增益曲线。此区块将确保在一定量的频率fc后,环路增益的大小|T(fc)|下降至低于1或0 dB。如同我们所阐述的,一旦环路闭合,它大致就是您的控制系统的带宽。发生此现象时的频率称作交越频率,标作fc。这就是否足够获得强健的系统?不是的,我们需要确保另一个重要参数:幅值为1的点的相位T(s)必须低于-180°。从我们的实验来看,我们已经看到当环路增益在交越频率处低于-180°时,我们获得了朝稳态收敛的响应。这很明显是我们控制系统极想要的一种特征。为了确保我们在交越时避开-180°,补偿器G(s)必须在选定的交越频率处订制环路幅角(argument)以构建相位余量(phase margin, PM或φm)。相位余量可以被视作一项设计或安全限制,确保在即使存在外部扰动或不可避免的生产差异范围(production spread)的情况下,环路增益的变化不会破坏稳定性。我们在后文会看到,相位余量还会影响系统的瞬时响应。因此,相位余量的选择并不只是取决于稳定性考虑因素,还取决于您期望的瞬时响应类型。相位余量的数学定义如下所示:
其中T代表开环路增益,其中包括分级的控体H和补偿器G增益。
图3中显示了经典补偿的典型环路增益曲线,其中显示交越频率为6.5 kHz。在此点,T(s)相位为-90°。如果您想在6.5 kHz时从-180°起步,并正向清点相位度数直至穿越幅角波形,您在此例中就得到90°的相位余量。这就是一个极为强健的系统,被认为在各种条件下都稳定:即使在交越点附近环路增益有一定程度的变化,也没有可能在相位余量太小的频率交越。所谓的"太小",我们指的是相位余量接近30°极限,低于此值时系统就提供不可接受的振铃(ringing)响应。这就是为什么您在上学时学习到45°是极限,此值相较于30°而言提供了额外的余量。我们稍后会看到这些数字的来源分析。
- 移动电话和PDA应用中LED照明驱动电路的设计方法(04-16)
- 移动电话、PDA应用中LED照明驱动电路的设计(05-08)
- NCP1014非隔离线路的应用解决方案(05-18)
- 160W CRT-TV电源设计指南(06-27)
- 安森美半导体高效电源管理技术助力节能环保(10-15)
- 小型LCD背光的LED驱动电路设计考虑因素(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