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适应技术的CPU供电电路系统
内阻的电压降会随电流增加而增加,如果CPU输出的VID维持不变,Vcore的实际数值将随电流的增加而降低,电压的降低势必降低CPU的稳定性,这是毋庸置疑的。
动态自适应电压调节技术是一种智能供电技术,与传统的供电技术相比,动态VID的优势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向CPU核心(die)提供稳定的电压,提高了CPU工作稳定性;
(2) 根据CPU工作情况,动态地将供电电压调节到某一时刻所需的最低水平,使供电电压"恰好满足需求",实现最大限度的节能。
(3) 如果出现电流猛增的意外情况,VID控制器可以限制电流增加,保护CPU免于因发热过多而烧毁。
为了配合CPU内VID控制器实现CPU核心电压的动态调节,Intel提出了柔性主板(Flexible Main Board,FMB)概念,并相继推出了FMB 1.X和FMB2.X设计规范。为了能够向CPU提供足够的电力,降压电路必须拥有功率足够的MOSFET器件,同时在电流超标时能及时采取措施让电流降下来,防止产生过多的热量摧毁CPU和主板。
四、动态电压调节的实现
关于动态电压调整的策略,Intel在VRD10.0设计指南中说得很明白:供电系统需要提供对动态VID技术的支持,使得CPU中VID控制器通过VID总线每隔5ms对VID进行一次调整,步长(steps)为12.5mV,直到某一VID能够满足要求为止。那么,调整的根据是什么呢?
为了描述电压调整的过程,首先定义下面3个负载曲线:
电压最大值Vmax= VID – (RLL* ICC)
电压典型值Vtype = VID – TOB – (RLL* ICC)
电压最小值Vmin = VID – 2*TOB – (RLL* ICC)
式中RLL是传输线路等效电阻,这里是指电压调整电路经CPU插座(Socket)到CPU引脚之间的阻抗,包括导线电阻和CPU引脚与插座间的接触电阻。由于RLL的存在,使得在主板输出电压与实际提供给CPU核心电压之间存在一个落差。电压跌落随ICC的增加而线性增加,因此RLL是负载线的斜率。TOB是由制造误差和温度漂移等因素形成的误差。
CPU中VID控制器采用"查表式"调节方式,图5描述了处理器电压调低的过程。处理器开始时负荷比较高,随着负荷的减轻,实际电压随ICC减少而升高,并停止执行VID编码(①→②);进入状态②之后,处理器经过短暂延时,以便为降低VID的操作做准备,然后对VID编码进行初始化,导致电流拉回到状态③;从状态③到状态④的变化,表示VID降低,从初始负载线窗口转入较低的负载线窗口;从状态④到状态⑤表示在较低的VID负载窗口中,VCC随ICC变化的瞬态过程。VID从低到高的调整过程与上述过程相反。
图5 负载线
五、结语
供电系统的工作质量关系到计算机系统的稳定和安全,供电系统工作不好,就等于计算机患了心脏病。自适应供电技术不仅方便了用户,也增加了CPU供电的安全性;动态供电使供电电压恰好满足CPU需求,不仅提高了系统稳定性,还降低了CPU功耗。除此以外,作为一种智能化供电技术,动态供电技术对实现过流保护和过热保护等保护功能也更加方便了。
- 嵌入式CPU卡在医用便携式监护仪中的应用及设计(09-23)
- 四核Vs八核移动处理器 性能差异并不大(03-10)
-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基本操作及功能简介(03-07)
- 评测:采用AMD APU平台的联想启天M5800——均衡+全能(02-17)
- 智能手机省电秘诀:看如何从设计源头来降低功耗(02-14)
- 浅谈如何通过整合电源管理提升电信业务处理性能(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