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射频和无线通信 > 射频无线通信文库 > 无线电通信诞生记 泰坦尼克惨案推动普及

无线电通信诞生记 泰坦尼克惨案推动普及

时间:10-27 来源:北京日报 点击:

德国物理学家赫兹对人类最伟大的贡献是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而有了电磁波,无线电通信才有了可能。

赫兹

无线电通信还和许多发明家的名字联系在一起:马可尼、波波夫、弗莱铭……在今天的信息社会中,他们发明的意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愈显珍贵。

1、给瞬间传递的电流"编码",打开了人类信息传递的新思路

在讲这个无线电通信的故事之前,我们必须简略地回顾一下有线通信的历史。

信息的传递,是自古以来人类在生产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人类通信的革命性变化,是从把电作为信息载体后发生的。

1729年,英国科学家史蒂芬·格雷发现,电能够从长铜线的一端传递到另一端,而且极为迅速几乎不需要时间。1753年2月17日,在《苏格兰人》杂志上发表了一封署名C·M的书信。在这封信中,作者提出了用电流进行通信的大胆设想。他建议:把一组金属线从一个地点延伸到另一个地点,每根金属线与一个字母相对应。在一端发报时,便根据报文内容将一条条金属线与静电机相连接,使它们依次通过电流。电流通过金属线传到与它相连接的小球时,便将挂在小球下面的写有不同字母或数字的小纸片吸了起来,从而起到了远距离传递信息的作用。

这个想法虽然并不成熟,但它确实指出了利用电流远距离迅速传递信息的可能性。

19世纪的前30年,人类的科学技术取得了许多重大进展。利用电流传递信息也成了很多人热心关注的问题,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法。其中,美国画家莫尔斯提出的方案最终脱颖而出。

2、电报、电话,叩开远距离信息传递之门

1834年,莫尔斯发明了用电流的"通"和"断"来编制代表数字和字母的电码(即莫尔斯电码),同时在伙伴的帮助下于1837年制作成了莫尔斯电报机。1843年,莫尔斯经竭力争取,终于获得了3万美元的资助。他用这笔款修建成了从华盛顿到巴尔的摩的电报线路,全长64.4千米。1844年5月24日,在座无虚席的国会大厦里,莫尔斯用他那激动得有些颤抖的双手,操纵着他倾十余年心血研制成功的电报机,向巴尔的摩发出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份电报:"上帝创造了何等奇迹!"

电报传送的是符号。发送一份电报,得先将报文译成电码,再用电报机发送出去;在收报一方,要经过相反的过程,即将收到的电码译成报文,然后,送到收报人的手里。这不仅手续麻烦,而且也不能进行即时的双向信息交流。因此,人们开始探索一种能直接传送人类声音的通信方式,这就是现在无人不晓的"电话"。

在众多的电话发明家中,最有成就的要算是贝尔了。有一次,他在做电报实验时,偶然发现一块铁片在磁铁前振动而发出微弱的音响。这个声音通过导线传到了远处。这件事给了贝尔以很大的启发。他想,如果对着铁片讲话,让铁片振动,而在铁片后面放着绕有导线的磁铁,导线中的电流就会发生时大时小的变化;变化着的电流传到对方后,又驱动电磁铁前的铁片作同样的振动,不就可以把声音从一处传到另一处了吗?这就是当年贝尔制作电话机的最初构想。

1876年3月10日,贝尔在做实验时不小心把硫酸溅到自己的腿上,他疼痛地叫了起来:"沃森先生,快来帮我啊!"没有想到,这句话通过他实验中的电话,传到了在另一个房间工作的沃森先生的耳朵里。这句极普通的话,却不料成了人类第一句通过电话传送的话音而记入史册。

19世纪30年代和70年代,电报和电话的相继发明,使人类获得了远距离传送信息的重要手段。

3、电磁波的发现,让无线电通信成为了可能

当初,电信号都是通过金属线传送的。线路架设到哪里,信息也只能传到哪里,这就大大限制了信息的传播范围。

而就在这段时间里,一种新的可能承载信息的载体――电磁波,正在逐渐被人们发现。

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当金属导线中有电流通过时,放在它附近的磁针便会发生偏转。接着,学徒出身的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明确指出,奥斯特的实验证明了"电能生磁"。他还通过艰苦的实验,发现了导线在磁场中运动时会有电流产生的现象,此即所谓的"电磁感应"现象。

麦克斯韦进一步用数学公式表达了法拉第等人的研究成果,并把电磁感应理论推广到了空间。他认为,在变化的磁场周围会产生变化的电场,在变化的电场周围又将产生变化的磁场,如此一层层地像水波一样推开去,便可把交替的电磁场传得很远。1864年,麦氏发表了电磁场理论,成为人类历史上预言电磁波存在的第一人。

在实验中证实电磁波存在的第一人是赫兹。赫兹按照麦克斯韦的理论,精心设计了"振荡偶极子"(最原始的无线电发射机)和"共振偶极子"(最原始的无线电接收机)。经过几年的努力,在188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