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充电时机影响分析
很少有人在加油站加油的时候会想到一个问题:汽油是从哪里来的?解决这个问题并不困难,只要上网检索一下,你就能了解到几大石油出产国以及国内几大炼油厂。于是一条清晰的脉络在你脑海中展开,汽油是经过开采后提炼出来的。
然而,如果把问题转换到未来有可能大行其道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上,事情就变得有点复杂。电作为一种非实体存在,它的来源更为广泛。它可以由化石能源诸如煤炭与天然气产生,也可以由可再生能源诸如风能、太阳能产生。
每一种不同的发电方式都会导致不同的温室效应,当然,对于发电厂来说,还意味着不同的成本。煤电之所以能占据我国70%以上的电力供应是基于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煤电技术要求不高、煤发电成本低等因素。
专家们通过数据采集以及一系列模型下的分析手段,初步评估了各种不同能源供应结构下的发电排放水平。根据相关测算,煤电的排放处于最高水准。
虽然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能源需求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可能仅占电网发电的很小一部分,我们仍然不能忽视"蝴蝶效应"的影响。
研究表明,不同的充电时机与充电方式可能会对电网造成影响。夜间充电虽然看上去对消费者与电网来说都是双赢的方案,但其排放反而会上升(这是由于夜间的电力几乎都是煤电的关系)。而白天补电虽然可能会加大电网负担,但在排放上,由于白天有天然气等其它能源发电的缘故,故而可能会略微减少。未来智能电网的建设过程中,我国可再生能源上网的比例将逐步增加,针对其运行特点(例如太阳能),白天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会逐步提升,如果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使用到了这部分电力,那无疑将会显著降低其全生命周期的排放。
而电网公司之所以强调电动汽车对电网"削峰填谷"的作用是因为电网的调峰成本非常高的缘故,以上海电网为例,本地电源容量不足,是一个典型的受端电网,用电负荷增长迅速,峰谷差大。其发电厂以燃煤为主,约占装机容量的76.5%,燃气电厂所占比例约为25.9%,其余为少量的燃油机、风电场和综合利用电厂。
在此,新能源汽车聚焦网指出,不论是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还是纯电动汽车都不是为电网而生的,因而政府不能简单以帮助电网"削峰填谷"为目的制定规划,相关部门在营造舆论氛围时也要更具科学依据,算账不能光算经济账,也要算算环保帐。
- 电动 / 混合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的可靠性(11-09)
- 基于LabVIEW的电池管理系统监控平台开发(01-26)
- 电动汽车燃料电池增程器的系统集成设计(10-08)
- CAN和光纤实现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采集系统(10-20)
- 动力电池参与电网调峰的研究(10-26)
- 电动汽车用电池的分段恒流充电方案(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