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电子巨头纷纷布局无线充电,未来前景有这几大预测
从2015年开始,各消费电子巨头纷纷推出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产品:包括苹果推出apple watch、三星推出gear watch、S6/S6 edge、S7/S7 edge等,我们判断后续会持续推出更多的配备无线充电功能的消费电子产品。
国际A品牌已推出可实现无线充电功能手表,技术已较为成熟,且据产业调研显 示,我们认为明年其进一步推广至手机是大概率事件。
国际A品牌与某初创公司合作实现远距离无线充电,该公司可通过在设备里安装 一枚芯片来实现无线充电,最远可达15英尺(大约4.57米)。
该公司表示将在2016年或17年将该技术商业化,因此极有可能应用于明年推出的手机新产品。
该品牌作为引领手机潮流的风向标,若成功推出无线充电功能手机,相信无线充 电技术将会成为主流充电技术,有望大规模推广应用。
玻璃外壳或将是无线充电功能伏笔
金属对场有屏蔽和吸收作用,若手机使用金属后壳,无线充电效率极低,用户体 验极差。据产业链调研,国际A客户明年部分型号新手机或将使用玻璃外壳,我们 认为这有可能是配备无线充电功能的伏笔。
玻璃将是以智能手机、汽车为代表的智能硬件的重大创新方向。玻璃未来有望和无线充电、快速充电、指纹识别等结合起来,进一步提升智能硬件的 创新。
Dell推出无线充电板及笔记本
在CES大展2016上,戴尔发布了旗下首款无线显示器,底座还内置了一块无线充 电板,支持Qi和PMA两种无线充电标准,可为支持这两种标准的手机无线充电。
在台北国际电脑展上,戴尔推出无线充电版Win10笔记本。
不同于当前无线充电 技术需将设备对准充电器相应位置,戴尔所用技术可精准构建一个安全磁场区域, 只要设备在该区域即可完成充电,磁场还能穿透木料、大理石等材料,充电功率 可达到30W,支持Qi和PMA两种无线充电标准。
无线充电市场规模预测--智能手机
我们预计2016年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5.88亿部,预计到2020年出货量可达20亿部。
以单个无线充电模组20-40元计算,若渗透率达到50%,仅智能手机无线充电市场规模即可达到300亿元。
电动车--无线充电下一片蓝海
除消费电子之外,新能源汽车是无线充电应用的另一广阔市场。
无线充电安全性高、受天气影响小、节省道路空间,因此和充电桩相比更适宜运用 于电动汽车;同时充电站、充电桩等设备的建设速度也难以跟上电动汽车增长速度, 成为制约电动汽车发展瓶颈,因此无线充电将对电动汽车推广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2016年5月,SAE发布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方面的第一个行业标准-混插式以及全电 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标准。
特斯拉推出免插式无线充电
特斯拉、宝马、奔驰、奥迪等传统汽车厂商都已经开始布局电动车无线充电系统。
特斯拉今年4月份起开始发售无线充电装置"免插式充电",可适用于全部特斯拉 品牌车型。
通过和美国Evatran公司进行合作,利用电磁感应技术,可在10cm距离实 现7.2kw的充电功率,预计售价2000美元左右。
从充电效果来看,该系统充电一小时即可行驶32公里,对不同型号汽车充满电需8-12小时不等。
无线充电市场规模预测--电动车
根据政府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目标,到2020年,我国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 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
若充电设施与电动汽车按1:2的比例建设,无线充电技术渗透率为50%,按安装一套无线充电装置一万元计 算,预计2020年仅我国无线充电的市场规模将达到百亿规模。
无线充电--效率、成本等瓶颈 持续突破迎来行业爆发期
无线充电--去尽繁杂,回归极简
无线充电是指运用无线电能传输技术,以磁场传送能量,从而不需要使用电线连 接,摆脱了线缆对用户使用体验的束缚。
无线充电技术具有方便、安全、空间利用率高等特点,能够解决智能手机续航时 间短以及电动汽车充电桩短缺的问题,因此是未来充电技术升级的必然方向。
无线充电技术主要分为四种技术实现方式:磁感应、磁共振、电场耦合和微波无线传输技术,其中磁感应和磁共振技术是目前的主流技术。
无线充电-效率、成本等瓶颈持续突破
无线充电技术在过去之所以推广低于预期,主要在于存在充电效率低、成本高、 充电距离短、标准混乱等问题,而现在这些瓶颈已经持续被突破,无线充电技术 将迎来黄金爆发期。
目前无线充电技术在5W、9W功率水平已较为成熟,而15W产品也已发布Qi
- UL为低能耗产品的无线充电设备制订第一版认证标准(07-06)
- UL发布用于低能耗的无线充电设备第一版认证标准(07-08)
- 无线充电联盟选择近距离电磁感应技术作为标准(02-01)
- WPC发布无线充电新标准 首次采用“磁共振方式”(05-01)
- 无线充电技术的三大主流标准:PLA、Qi和A4WP(11-14)
- 巩固无线充电地位WPC将公布新版Qi标准(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