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微波射频 > 微波射频行业新闻 > 无线充电:别说和你无关

无线充电:别说和你无关

时间:02-17 来源:互联网 点击:

在该组织已经与A4WP联盟)成员的联发科(MediaTek),在今年CES首度展示其无线充电技术──同时支持 Qi标准与电磁共振式技术的双模无线充电方案。该系统是能同时为两支智能型手机充电的基座,内建单一线圈与单颗IC,锁定0.5W~15W范围内的手机应用。

联发科开发的双模无线充电方案,无线充电站是采用电磁共振式技术,而充电板则是采用Qi标准电磁感应式充电技术。

联发科行销策略总监MarkEstabrook表示,该公司开发的方案能辨识出是哪一个充电器,然后适当地进行充电,适用从蓝牙耳机到电动车等 产品:"我们认为这算是一种桥接产品解决方案,有助于产业界从目前主流的电磁感应式无线充电技术,过渡到还需要2~3年发展时间的电磁共振式无线充电技术。"

高通(Qualcomm)资深产品管理总监、同时也是A4WP成员的MarkHunsicker表示,支持电磁感应式与电磁共振式无线充电的双 模桥接式产品是有发展机会,但他认为这类产品对消费者来说吸引力不高,因为两种无线充电技术并没有很大的共通性,而同时支持两种技术意味着需要更多材料与更高成本。

IHS的Sanderson表示,虽然产业界习惯将无线充电技术分为"电磁感应"与"电磁共振"两种方式,但实际上这两种技术都是由电磁感应技 术衍生:"电磁共振式无线充电解决方案,是一种经过高度调整的电磁感应解决方案。"电磁共振式充电依赖相同共振频率的松散耦合线圈来传输电力,一个负载电 荷的电容板与线圈的某一端相接,就会产生一个共振频率。

支持者认为电磁共振式充电技术的优势,在于一次能为多个装置进行充电,而且装置摆放的位置自由度也较大,待充电装置与充电座的距离可长达10吋,而中间若有中继器(repeater),距离还可进一步拉长。

A4WP表示,电磁共振式无线充电(该组织所推动的技术版本名为Rezence),能隔着40~50mm厚度的表面进行充电。

A4WP的Hunsicker表示,电磁共振式无线充电能同时为多个不同种类的装置充电,其他竞争技术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也能做到,但并不能满足 所有的需求。而他也强调,其他标准组织纷纷成立电磁共振式技术工作小组,意味着他们也承认未来电磁共振式无线充电技术将取代电磁感应式无线充电技术。

包括三星、德州仪器(TI)、戴尔(Dell)与WiTricity等公司都是A4WP成员,该组织最近宣布与开发电磁感应式无线充电技术的标 准团体PMA策略联盟。Hunsicker指出,市场上将会看到采用电磁共振式无线充电的配件产品,例如手机背盖;而该技术也可以直接内建于手机。

除了电磁感应式、电磁共振式无线充电技术,以色列业者Humavox执行长OmriLachman表示:"我们不玩线圈,我们是RF技术;这种方 案能提供更大的自由度,不须考虑发送/接收端的配对,你可以任意开发各种形式的产品、摆脱所有的禁忌。"该公司所开发的RF无线充电平台名为 Eterna,所发送的射频会透过名为Nest的充电平台内建之迷你天线接收器,转换成直流电。

通过Humavox的技术,一道2.4GHz无线电会可传送能量到一个接收器,然后将电压推向一颗电源管理IC。Lachman表示,其接收器 的运作电压仅7mA,适合助听器等低功耗装置;该公司的技术主要锁定医疗保健与老年人市场。他进一步指出,老年人用户通常不太会使用充电技术,因此最直观 的方案将会是无线充电市场的最大赢家。

"使用者在操作装置时不会想要学习更多新技巧,特别是在充电时;"Lachman指出,电磁共振式充电技术还不够直观,而且该技术会有让很多人 望而却步的电磁波等等问题。此外他也认为,RF无线充电比起线圈式无线充电,更适合可穿戴式装置、物联网应用,能更容易整合到小型装置中,不过目前该方案 尚未获得量产装置支持。

IHS的Sanderson则表示:"采用RF的无线充电方案在以前也曾经出现过,但第一代的技术并未获得广泛采用;这并不表示在未来我们不会看到该类技术卷土重来。"

而Humavox的Lachman也对是否可能产生单一无线充电标准抱持质疑态度,因为胜出的技术必须要整合超过一种以上的标准:"在WPC发 表Qi标准,以及Powermat产品问世时,我们曾听到过一些类似的(标准整合)承诺,而现在电磁共振式技术领域也有相同的呼声。也许RF无线充电不会 是最后的赢家,但该技术确实能带来某些优势--包括能更容易整合到各种不同外形产品内的接收系统。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