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微波射频 > 微波射频行业新闻 > 全球三大RFID标准体系

全球三大RFID标准体系

时间:09-28 来源:中国物联网 点击:

制定工作,也尽量考虑与ISO相关标准兼容。在信息共享方面主要依赖于日本的泛在网络,它可以独立于因特网实现信息的共享。

  泛在网络与EPCglobal的物联网还是有区别的。

  EPC采用业务链的方式,面向企业,面向产品信息的流动(物联网),比较强调与互联网的结合。UID采用扁平式信息采集分析方式,强调信息的获取与分析,比较强调前端的微型化与集成。

  5.三大标准体系空中接口协议的比较

  目前,ISO/IEC 18000、EPCglobal、日本UID三个空中接口协议正在完善中。这三个标准相互之间并不兼容,主要差别在通讯方式、防冲突协议和数据格式这三个方面,在技术上差距其实并不大。

  这三个标准都按照RFID的工作频率分为多个部分。在这些频段中,以13.56MHz频段的产品最为成熟,处于860~960MHz内的UHF频段的产品因为工作距离远且最可能成为全球通用的频段而最受重视,发展最快。

  ISO/IEC 18000标准是最早开始制定的关于RFID的国际标准,按频段被划分为7个部分。目前支持ISO/IEC 18000标准的 RFID 产品最多。EPCglobal是由UCC 和EAN两大组织联合成立、吸收了麻省理工AutoID中心的研究成果后推出的系列标准草案。 EPCGlobal最重视UHF频段的RFID产品,极力推广基于EPC编码标准的RFID产品。目前,EPC Global标准的推广和发展十分迅速,许多大公司如沃尔玛等都是EPC标准的支持者。日本的泛在中心(Ubiquitous ID)一直致力于本国标准的RFID产品开发和推广,拒绝采用美国的EPC编码标准。与美国大力发展UHF频段RFID不同的是,日本对2.4GHz 微波频段的RFID似乎更加青睐,目前日本已经开始了许多 2.4GHz RFID产品的实验和推广工作。标准的制定面临越来越多的知识产权纠纷。不同的企业都想为自己的利益努力。同时,EPC在努力成为ISO的标准,ISO最终如何接受EPC的RFID标准,还有待观望。全球标准的不统一,硬件产品的兼容方面必然不理想,阻碍应用。

  6.EPCgloba l与日本UID标准体系的主要区别

  第一个区别是编码标准不同,EPCglobal使用EPC编码,代码为96位。日本UID使用uCode编码,代码为128位。uCode的不同之处在于能够继续使用在流通领域中常用的"JAN代码"等现有的代码体系。uCode使用泛在ID中心制定的标识符对代码种类进行识别。比如,希望在特定的企业和商品中使用JAN代码时,在IC标签代码中写入表示"正在使用JAN代码"的标识符即可。同样,在uCode中还可以使用EPC。第二个区别是根据IC 标签代码检索商品详细信息的功能。EPCglobal中心的最大前提条件是经过网络,而泛在ID中心还设想了离线使用的标准功能。

   Auto ID中心和泛在ID中心在使用互联网进行信息检索的功能方面基本相同。泛在ID中心使用名为"读卡器"的装置,将所读取到的ID标签代码发送到数据检索系统中。数据检索系统通过互联网访问泛在ID中心的"地址解决服务器"来识别代码。如果是JAN代码,就会使用JAN代码开发商--流通系统开发中心的服务器信息,检索企业和商品的基本信息。然后再由符合条件的企业的商品信息服务器中得到生产地址和流通渠道等详细信息。

  除此之外,泛在ID中心还设想了不通过互联网就能够检索商品详细信息的功能。具体来说就是利用具备便携信息终端(PDA)的高性能读卡器。预先把商品详细信息保存到读卡器中,即便不接入互联网,也能够了解与读卡器中IC标签代码相关的商品详细信息。泛在ID中心认为:"如果必须随时接入互联网才能得到相关信息,那么其方便性就会降低。如果最多只限定2万种药品等商品的话,将所需信息保存到PDA中就可以了。"

  第三个区别是日本的电子标签采用的频段为2.45GHz和13.56MHz。欧美的EPC标准采用UHF频段,例如902MHz-928MHz。此外日本的电子标签标准可用于库存管理、信息发送和接收以及产品和零部件的跟踪管理等。EPC标准侧重于物流管理、库存管理等。
1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