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联网产业链初步形成
物联网正在成为继互联网之后全球信息产业的又一次科技与经济浪潮,许多国家正加快物联网发展步伐,中国也不例外。6日在天津发布的《中国RFID与物联网2009年度发展报告》称,中国物联网产业链初步形成,物联网应用逐步推进。
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其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技术(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中国信息产业商会会长、中国RFID产业联盟理事长张琪说,物联网连接范围远远大于传统互联网,它扩大连接到物品,实现物物(也包括人)相连,形成一个连接万亿个物品(设备)和数亿人的无比庞大的数据库,采集和存储着物理与虚拟的海量信息,通过分析处理与决策,完成从信息到知识、再到控制指挥的智能演化,实现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前,物联网产业在中国发展迅速,已具有了自主开发生产低频、高频与微波电子标签与读写器的技术及系统集成能力,在芯片设计与制造、标签封装、读写器设计与制造、系统集成与管理软件、应用开发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步,市场培育和应用示范初见成果。目前,中国物联网相关企业总数已有数百家。
报告称,作为物联网主要技术的射频识别技术(FRID),已在中国形成产业链。其中,低频和高频RFID的产业链已经比较成熟;在高频领域,国内厂商在产品精度和性能稳定性上均已达到国际水平;在超高频领域,国内产业链还处于一个逐渐成熟的阶段;而在微波领域,目前国内企业还多处于研发的阶段,成熟的产品和批量化的产品都比较少。
目前,中国已在上海、天津、无锡、深圳、沈阳、武汉、成都等地建立了RFID产业园区。
统计显示,2009年,中国RFID市场规模已达85.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3%,在全球居第三位,仅次于英国、美国。
在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中国物联网的应用也加快进程。报告说,中国RFID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正在从以身份识别、电子票证为主,向资产管理、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电子文档、图书馆、仓储物流等物品识别拓展;从低高频的门禁、二代身份证应用逐步向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交通车辆管理等超高频、微波应用拓展。
中国还在一些城市进行物联网应用试点,如,青岛市RFID应用全面开花,已在金融、工业生产、公安、工商、税务、城市一卡通以及公共事业管理等十多个领域中应用推广;杭州市市民卡应用逐步深入,累计发卡217万张;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刷卡交易量全国第一,全部公交车、地铁及出租车上开通应用,累计发卡超过3447万张;广州市"羊城通"集公交通、电信通、商务通于一身,发卡量超过1200万张。
- LTE受宠解读:得产业链者得天下(02-23)
- 驰昂咨询:中国已初步形成较完善的RFID产业链(03-23)
- TD-LTE需全产业链推动情况研究分析(10-06)
- 2009年RFID市场展望 发挥产业链优势(01-11)
- 2009 NFC市场稳步发展四大看点(02-25)
- TD联盟宣布再次扩军 中移动激活手机产业链(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