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微波射频 > 微波射频行业新闻 > 电子监管码将何去何从?

电子监管码将何去何从?

时间:10-21 来源:中国食品产业网 点击:

  电子监管码一推出,便引来业界的一片质疑声。在天平的两端,一边是国家质检总局大力度推进电子监管码的决心,一边是企业的联名上书,抵制监管码的实施。这个以电子监管码为轴心,执行者与被执行者间的一场"博弈"由此展开。

  电子监管码到底将何去何从?它的实施是某些机构利益的显示,还是真正为企业打假做事,在这场博弈里,执行过程的透明度与可操作性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用电子进行监管

  

  电子监管码由国家质检总局、中信集团和中国电信于2005年开始建设,旨在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产品质量进行监管。

  

  电子监管网系统的一大特点就是"一物一码",每一件产品都有一个专属于自己的电子监管码,电子监管码是借助先进的编码技术随机生成的,很难伪造,所以这个系统除了能提供产品的基本信息外,还起到打假的作用,通过中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遍布全国的消费终端,便于消费者对产品的真假进行辨别。

  

  据《华夏酒报》记者了解,在该政策制定前,国家质检总局在酿酒行业中对部分代表性企业进行了调研。电子监管码最初在河南张弓酒业有限公司开始试用,然后从河南扩展到河北,陆续推进至北京、天津等地,但截至规定实施日期的7月1日,酿酒行业内实行电子监管码的企业仍为数不多,执行力度较大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大型城市及重点酿酒企业的所在区域。

  

  一方面,在政府作用的推动下,电子监管码的普及工作已经开始进行,用电子网络进行产品监管也具备了一定的可行性,然而另一方面,却出现了来自众多企业的反对声。

  

  "电子监管码根本就是权钱纠结的结果,根本不符合很多企业的现状,只能为企业增加负担,并不能达到任何的实际作用,执行部门制定政策时不能一拍脑袋就成了,要根据实际情况说话。"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企业老板如此告诉《华夏酒报》记者。

  

  业内相关防伪技术人员也提出:"企业要上这样的东西,没有个两到三年,是搞不起来的。强制的后果就造成赶工,盲目投入, 加上技术不成熟等问题,将造成电子监管码实施不到位,直接后果就是监管码的作用被严重降低。"

  

  孰是孰非,一场"博弈"正在上演。

  

  电子监管码为何遭质疑?

  

  在最近一次就电子监管码的民意调查中,认为电子监管码的实施有一定的实际作用,赞同推广实施的占14.23%;认为属于面子工程,不具实际作用,支持取消的占59.41%;认为时机不成熟,建议推迟实施的占25.52%;表示不关心,无所谓的占0.84%。

 

  

  其中,提出取消该政策的人数竟超过半数。在酿酒行业中,同样对电子监管码一片质疑声,最早对"电子监管码"提出质疑的是啤酒企业。

  

  据统计,2007年,我国啤酒产量达3931.37万千升,按照500mL/瓶计算,我国2007年共生产775亿瓶啤酒,实行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码"之后,要对每瓶进行贴码或者喷码,这将使已经处于微利的啤酒企业面临雪上加霜的局面,并且775亿个电子监管码的落实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年初,几家大型啤酒企业便联名上书,对实行该规定后企业的生产成本、新设备的更换等各种不利因素提出意见。

  

  随后,电子监管码也成为"两会"中的一个热点,杭州娃哈哈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宗庆后建议取消对食品行业的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码"制度。随后,饮料行业、乳制品行业、化妆品行业也都纷纷对此表示质疑。

  

  为何电子监管码的实施引起企业如此强烈的反对声?为何很多一直与质检机构保持"良好关系"的名优食品企业,也撕破脸皮,站到其对立面?很多酿酒企业的代表认为,究其原因,矛盾集中点主要为:对电子监管码缺乏了解,具体操作过程的难度较大,一定程度增加了企业成本,触及到企业利益,而实际作用尚待考察,行业整体的产品赋码技术不高,需做调整。

  

  2008年4月9日,在中国酿酒工业协会三届五次理事会(扩大)会议上 ,安徽口子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国强曾公开质疑 "电子监管码"的适用问题,质疑的内容涉及管理难度,压膜外包装的监管码使用、收费、白酒产品瓶型差异带来的操作问题等十几个方面。

  

  将电子监管码进行到底

  

  虽然众多企业对电子监管码的实施心存疑虑,但国家质检总局誓将电子监管进行到底。

  

  质检总局有关人士对《华夏酒报》记者表示:"电子监管网和电子监管码不是防伪产品,而是中国政府为加强对产品质量全过程监管而建立的产品质量追溯平台,是质检总局等部门按照国务院要求,建立产品质量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的重要举措。"

  

  同时,为了避嫌,国家质检总局信息中心将退出占中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30%的股权。

  

质检总局副局长蒲长城认为,目前,电子监管码的实施在技术及实际操作中仍需要不断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