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微波射频 > 微波射频行业新闻 > 核心技术缺乏制约我国生物识别产业发展

核心技术缺乏制约我国生物识别产业发展

时间:01-24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点击:
作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十大高科技之一,生物识别技术正在催生一个朝阳产业。然而,我国的生物识别技术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处于追赶者的地位,而基础性核心技术的缺乏正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专家指出,要提升我国生物识别产业竞争力,需扩大投资规模,同时也需要政府的支持。

  作为一个新兴产业,生物识别技术正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公安、交通、金融、工商、旅游等部门对大型生物识别系统的采用,到考勤机、门禁、保险柜、电脑等设备对小型生物识别系统的利用,生物识别技术已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在不久前召开的亚洲生物识别与安全论坛上,更有专家指出,生物识别技术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十大高科技之一,并将成为安全防范技术的主导技术之一。

  发展的前景固然诱人,但我国的发展现状却不是那么美好。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生物识别技术已有了较大发展,但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仍处于追赶者地位,而基础性核心技术的缺乏正是制约我国生物识别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国在生物识别领域仍处于追赶者地位生物识别技术是指利用人固有的身体特征或行为特征来进行身份验证的一种技术。这些特征通常具有惟一性、遗传性、终身不变、可测量、可验证或识别等特点。身体特征主要包括指纹、面相、耳形、虹膜、视网膜、手形、掌纹、DNA等,行为特征则主要包括笔迹、步态、语音等。目前,国内外研究和应用较多的是指纹、虹膜、人脸、掌纹等。

  据了解,我国的生物识别技术(主要是指纹识别)与美国和日本相比要研发起步晚10到20年时间。指纹识别产品的出现,在我国最早是在90年代初期,当时只有寥寥数十家,主要是进行核心技术和相关产品的研发。2000年以后,我国的生物识别技术开始步入产业化阶段,形成了一定的产业供求关系,有核心算法提供商、指纹模块提供商、指纹传感器提供商,也有指纹产品经销商,但这些产品主要以门禁和考勤为主,指纹识别应用面比较单一。近两年来,随着移动存储设备等数码类产品的大量使用,指纹技术与数码类产品的结合应用开始展开,指纹识别产业开始步入由点到面的全面发展阶段。

  据国内知名生物识别专家、亚略特生物识别研究院院长杨若冰介绍,目前,我国生物识别产业中70%至80%是指纹识别,不包括指纹产品的贴牌厂商和经销厂商在内,从事指纹技术研究和开发的企业有50到100家,而整个指纹产业的从业人员预计在10万人以上。

  "我国在核心算法领域的研究并不太落后于国外,但从现代指纹识别技术发展状况来看,我国还是处于追赶者地位。"杨若冰坦言。

  相关资料显示,美国是目前全球指纹识别技术应用最为成熟的国家,全球约有50%以上的指纹采集芯片厂商和约30%以上的指纹软件提供商在美国,约有20%以上的指纹识别产品需求在美国。日本在上世纪60年代研制成功了指纹识别系统,并在1982年实现了自动搜索。由于有指纹采集芯片研究上的优势,日本有可能在产业链的应用方案和指纹传感器两个关键环节占据重要地位。目前,日本是亚洲最大的指纹识别产品消费国,其生物识别产品销售额年增幅达30%至40%。而我国,直到上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开始建立指纹识别系统应用时,才开始指纹识别技术的系统研究。

  核心技术缺乏制约我国生物识别产业发展

  尽管目前我国生物识别产业发展比较迅速,并且某些方面的研究已居于世界前列,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在生物识别领域拥有核心技术的状况并不乐观,核心技术缺乏已成为制约我国生物识别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从申请专利情况来看,我国生物识别领域申请专利数量较少,而且申请专利的技术多为应用性技术。据杨若冰介绍,目前,在我国申请的与指纹技术相关的专利有1300多条,与指纹识别相关的有200多条,但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美国、欧洲、日本、中国台湾等。就全球而言,美国、日本等国的指纹专利数量是我国的很多倍。而且国内公司或个人申请的专利大多为应用性技术,国外公司或个人申请的专利则多为基础性的核心技术。

  据了解,在我国生物识别领域,国内企业所掌握的能够商用的指纹识别核心技术非常少,大多是应用他人的技术作二次开发,核心技术还有待提高,尤其是大容量指纹库应用中的指纹识别算法,在准确性和速度方面都有很大提升空间。另外,在指纹传感器的制造上,我国缺少半导体指纹传感芯片的设计和制造能力,因此,不论是光学指纹传感器还是半导体指纹传感器,绝大部分都由海外厂商提供,我国没能在指纹识别产业链中占据核心地位。

"就我国而言,主要问题是缺少质量高的、更为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