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射频和无线通信 > 射频无线通信文库 > 解读无人机秒变4G基站背后的技术

解读无人机秒变4G基站背后的技术

时间:08-18 来源:互联网 点击:

今年7月,湖南地区遭受严重的暴雨侵袭,多地出现通信基站中断、受损的情况。为保障紧急通讯要求,湖南移动紧急调度了一套无人机高空基站系统,这是无人机高空基站第一次在国内投入实战,之前的常用方案是应急通讯车,仅为2G,最大服务范围5公里,且信号不稳定。

8月,无人机高空基站再一次被用于四川移动,在光缆损毁、基站中断的九寨沟景区荷叶寨紧急升空投入使用,迅速打通了方圆30多平方公里受灾区域的移动通信信号,支持指挥调度。

本文是我们推荐来自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的论文——系留多旋翼无人机通信系统在应急救灾通信中的应用,结合市场观察,盘点基于无人机的通讯基站发展现状。

如火如荼的高空基站建设

天线高度是影响无线通信覆盖范围的主要因素之将天线 升高可以减小地形对电波传播的影响,甚至可以将超视距通信改变为视距通信 ,显著改善通信链路质量 。利用无人机搭载通信载荷升空来改善受地形、地物和地球曲率影响导致的通信问题在国内外已逐渐成为研究和应用的热点 。

无人机中继通信很早就起步了,受限于无人机的飞行搭载能力 、滞空时间等因素 ,无人机中继通信主要选用大中型固定翼无人机 和无人直升机作为通信平台。

1

Loon项目实现高空通讯的原理示意

知名的空中网络基站项目主要包括谷歌的Loon(潜鸟计划,将中继器通过热气球上升至平流层,续航100天~180天)和脸书的Aquila(天鹰计划,利用无人机进行激光通信,续航90天);以及近地卫星通信解决方案,来自SpaceX、OneWeb等。此类空中基站的目的多是为了实现广域的信号覆盖,解决偏远地区缺乏基建的问题,以此扩张网络服务受众。

谷歌Loon:天马行空的氦气球群

2

Loon可以说是一个非常简单粗暴的项目,起初,项目开发人员将路由器(信号中继设备)挂在气象气球上,让它飞到10公里高,然后再看看有没有信号。

经过不断的演进,氦气球有了可充封结构,和模块化的铝制负载,以及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和一些电子元件,使其能够在温差变化、高强紫外辐射的条件下保持长时间飞行,并利用算法指挥动力、热力系统,改变气球位置进而调节气球群的布居。据悉,Loon项目已经在新西兰、斯里兰卡、澳大利亚、印尼等地进行飞行试验。

脸书Aquila:波音737那么大的展翼

3

2014年,脸书收购英国航空公司Ascenta,为无人机制造以及激光通信做足准备工作。随后,扎克伯格宣布天鹰计划,即以无人机为载体,利用激光通信,实现全球三分之二的无线覆盖率。

据悉,Aquila计划由氦气球提升至气候环境稳定的平流层,白天飞行于9万英尺,规避商业飞机航线,吸收和贮存太阳能,晚上则飞行于6万英尺,目标续航时间为一次90天。Aquila将沿着半径约为3公里的圆形空中区域飞行,Facebook加州实验室工程师希望它的激光信号能覆盖半径约50公里的地面区域。

根据最近媒体披露的Aquila第二次试飞:高度从第一次的655米上升到了约914米,时间上延长了10分钟,达1小时46分钟。

低轨道卫星群方面,去年11月,SpaceX向FCC请求,利用可重复使用的猎鹰9号火箭发射4425颗卫星为全球提供高速互联网,但由于计划的卫星数过多FCC便是方案仍需审查。相反,初创公司OneWeb获得了高通、维珍、软银的支持,计划到2019年发射720颗低轨道卫星,并被FCC允许进入美国市场。

4

以上通信平台在实际推广中往往有些困难,主要因为:

  1. 载荷能力较强 ,飞行高度高 、距离远 ,滞空工作时间相对较长
  2. 体积大、地面保障系统复杂 、维护保养复杂 、维护成本高 、训练保障要求高 ;
  3. 发射回收条件要求高 ,需要专门的起降场地;
  4. 灵活性不足从而导致整体滞空时间短;
  5. 需协调飞行空域 。

系留式无人机:全天候超灵活

5

从需求来看,国内基站建设相对比较完善,但由于幅员辽阔,地理、气候条件复杂,是全球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自然灾害导致的光纤、基站受损可使通讯中断,影响救灾组织、指挥调度、人员搜救、次生灾害预防等进程。

应急卫星通信系统(国际海事卫星)因抢险现场的抢险单位和人员通信过多而负荷过重不能保证实时通信;北斗卫星系统现阶段还只能提供通信简i吾服务。 许多抢险队伍因无抢险应急通信系统支持 , 使得抢险现场的信息不能实时送至抢险现场指挥部和后方应急中心。 抢险队伍在进入灾区核心区域和进入后的工作过程中, 与抢险现场指挥部和后方应急中心基本处于通信失联状态。

常见的应急通信系统是应急通信车,但当遭遇

上一篇:深入浅出话NFC
下一篇:扒一扒无线通信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