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效率分析
自从人类进入工业化礼会以来,人类利用化石能源的途径仍然是首先将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再转变为机械能,再通过机械能转变为电能。由于热能转变为机械能过程受到卡诺定理的限制,所以目前的能量效率非常低下。如果能够提高化石燃料的效率,那么提供相同机械能或者电能所需要的化石燃料量将会减少,同时向大气中排除的CO2量也会减少,达到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口的:
燃料电池作为一种能量转换装置,能够直接将燃料中的化学能转变为电能,并且不受卡诺定理的限制。与传统发电装置相比,燃料电池具有效率高、污染低、噪音低、可靠性高等特点。并且燃料电池对气体中燃料含量要求不高,甚至在非常低的燃料含量下仍然可心工作。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相比,同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不仪可以使用H2作为燃料,还可以使用其他气体(如甲烷等)作为燃料,并且一些在常温下是液态的燃料也是其潜在的燃料来源;与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MCFC)相比,SOFC使用固体电解质,将没有或者只有少量的腐蚀存在。因此在所有燃料电池技术中,SOFC由于其独特的优点受到很多研究机构的关注。
尽管SOFC具有很高的理论能量转换效率,但是目前报道的实际SOFC单体性能远不能达到理论转换效率。本文将从热力学埋论及实验数据开始分析影响SOFC效率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对SOFC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 SOFC的效率计算
1.1 SOFC的热力学理论效率
对于燃料电池,以化学反应热焓的减少(-△H)来代表输入能量,以吉布斯自由能的减少(-△G)作为获得的最大电能。于是对于任何燃料电池体系的热力学效率可以用式(1)表示:
标准状态下燃料气体氧化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变(△G)和焓变(△H)呵以查找相关手册,表1列出一些常见燃料电池用生物质气体反应的热力学数据。从表1中可以看出燃料电池的热力学效率非常高,而热机由于受到卡诺定理的限制即使在800℃其热力学效率只有46%,说明燃料电池发电具有很大的效率优势。
而由于SOFC通常在高温(600~1 000℃)环境下工作,同时在计算不同温度的△G时非常不方便,所以在高温下SOFC的热力学理论效率可以利用式(2)进行计算:
其中热焓(△H)和熵(△S)都是温度的函数,不同温度时化学反应的△H和△S可以通过式(3)和式(4)计算得到。在式(3)和式(4)中,△Cp是气体等压热容差,计算方法如式(5)。在式(5)中,Cp是气体的等压热容,可以查找手册得到不同温度下的等压热容差值,再通过插值或者线性拟合就可以得到△Cp与温度T的函数关系;β是表1中方程的配位系数,其中反应物为负值,生成物为正值。将式(3)~(5)代人式(2)得式(6)就可以计算出不同温度下燃料气体在燃料电池中的热力学效率。
图1列举了主要SOFC用燃料气体(H2、CO和CH4)在不同温度下的热力学理论效率。从图中可以看出,低温(<650℃)时燃料电池的理论电效率均高于70%,而热机发电由于受到卡诺定理的限制其效率远低于此值,可见SOFC具有非常高的理论电效率优势。
以H2和CO为燃料时SOFC热力学理论效率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并且当温度高于800℃后,SOFC的热力学理论效率与热机相比已经没有很大的优势,所以理论上应该发展低温SOFC。
以CH4为燃料时SOFC效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并且在一定温度下高于100%,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所研究的系统已经不是一个封闭系统,根据能量守恒定理,此时系统必须向环境吸收能量。根据这个现象,可以使用CH4与H2和CO的混合气体作为燃料,这样可以得到比使用单一气体为燃料时更高的效率,并且当CH4含量达到一定值后,即使在高温条件下,系统热力学理论效率也将高于80%。
1.2 SOFC的实际效率
实际过程中定义SOFC的效率为输出电能与进入电池的燃料热焓之比,见式(7),其中,I、V分别是电池的输出电流和电压。
表2列出了部分以H2为燃料的SOFC达到最大比功率时的电池效率,在计算过程中假设电解质只有离子电导,没有漏气和电子电导等现象。
从表2中数据可以看出,在最大比功率时的SOFC效率不仅远比理论效率低,而且比当前内燃机的发电效率都低,可见目前的研究离SOFC真正实用化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SOFC走向实用化还需要提高其效率。
为了提高SOFC的效率,可以从影响SOFC效率的因素出发,即可对式(7)进行变形:
式(8)中△G/△H就是燃料电池的热力学效率η热力学。n为1 mol燃料在氧化反应过程中消耗的摩尔电子数,V是电池工作过程中的输出电压,I是输出电流,F是法拉第常数,ηg是燃料的利用
燃料电池 相关文章:
- 一种燃料电池测试方案(04-24)
- 燃料电池轿车总布置设计研究(01-11)
- 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废水时的产电性能研究(12-15)
- 不需要充电的秘密,实用化燃料电池揭秘(09-21)
- 采用丁烷燃料电池的USB移动电源系统(09-21)
- 后锂电池时代的突破点(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