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锰电池材料的研究与进展
锂离子电池是继镍镉电池和金属氢化物镍电池之后的第2代可充电“绿色电池”,广泛应用于笔记本电脑、便携式电话、激光指针、手提摄像仪等现代电子设备中。由于这种电池的正极材料的容量比负极材料的要低,所以限制了锂离子电池容量进一步提高。锂钴、锂镍和锂锰氧化物材料是3种主要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其中锂锰氧化物材料以其制备成本低、无环境污染、电化学比容量有效利用率高而拥有广泛的开发应用前景,锂锰电池已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国内外在氧化锂锰正极材料开发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本文是对这些成果的简要综述。
1 锂锰氧化物材料的结构及性能
图1为Li2Mn2O三元体系在25℃时的等温截面曲线图,阴影部分为有缺陷的尖晶石相和岩盐相曲线图。将图1(a)中阴影部分放大,示意于图1(b)。可以看出,Li2Mn2O三元体系所形成的化合物比较多,而且这些化合物在不同条件下可以发生转化,这也是锂锰氧化物材料作为正极材料的复杂性所在。
图1 Li2Mn2O三元体系相图在25℃时的等温截面曲线
能作为正极材料的主要有尖晶石结构的LiMn2O4,Li2Mn4O9和Li4Mn5O12,层状结构的LiMnO2。尖晶石结构锂锰氧化物的部分结构特征及理论容量见表1。
表1 部分尖晶石型结构氧化锰锂化合物的结构特征及容量(其中□为空晶格点)
在尖晶石结构的锂锰氧化物中,锂离子位于8a位置,氧原子位于32e位置。充放电过程中,一般有两个平台,约4V和3V。在充放电过程中,由于锰的价态变化大,从+3价变化到+4价,有强烈的Jahn2Teller效应,使晶体由立方尖晶石型转变为四方尖晶石型。在该相变过程中,晶胞单元的体积增大了6.5%,导致尖晶石结构发生形变,产生破坏作用,使容量衰减。
在尖晶石结构的锂锰氧化物中,目前研究最多、作为电极材料性能最好的就是LiMn2O4材料。LiMn2O4中,Mn2O4骨架是一个有利于Li+扩散的四面体与八面体共面连结的三维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尖晶石结构的LiMn2O4晶体结构
氧原子作立方紧密堆积,75%的Mn原子交替位于立方紧密堆积的氧层之间,余下的25%位于Mn原子的相邻层中。因此,在脱锂状态下,有足够的Mn阳离子存在于每一层中,以保持氧原子理想的立方紧密堆积状态。在充嵌锂离子过程中形成的LixMn2O4中,当0
除以上几种尖晶石型锂锰化合物外,现在还发现有层状的LiMnO2化合物,其中一种与层状LiCoO2的结构不同,属于正交晶系,在2.5~4.3V充放电,可逆容量为200mAh/g左右。经过第1次充放电,正交晶系的LiMnO2转变为尖晶石型的LixMn2O4。还有一种与层状LiCoO2结构类似,在4.3~3.4V之间低电流充放电,可逆容量高达270mAh/g。在3V左右不会转变为尖晶石型LixMn2O4,在充放电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其晶格结构如图3所示。这将使该材料在今后新一代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中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新的热点。
图3 LiMnO2的晶格结构图
锂离子电池是继镍镉电池和金属氢化物镍电池之后的第2代可充电“绿色电池”,广泛应用于笔记本电脑、便携式电话、激光指针、手提摄像仪等现代电子设备中。由于这种电池的正极材料的容量比负极材料的要低,所以限制了锂离子电池容量进一步提高。锂钴、锂镍和锂锰氧化物材料是3种主要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其中锂锰氧化物材料以其制备成本低、无环境污染、电化学比容量有效利用率高而拥有广泛的开发应用前景,锂锰电池已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国内外在氧化锂锰正极材料开发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本文是对这些成果的简要综述。
1 锂锰氧化物材料的结构及性能
图1为Li2Mn2O三元体系在25℃时的等温截面曲线图,阴影部分为有缺陷的尖晶石相和岩盐相曲线图。将图1(a)中阴影部分放大,示意于图1(b)。可以看出,Li2Mn2O三元体系所形成的化合物比较多,而且这些化合物在不同条件下可以发生转化,这也是锂锰氧化物材料作为正极材料的复杂性所在。
图1 Li2Mn2O三元体系相图在25℃时的等温截面曲线
能作为正极材料的主要有尖晶石结构的LiMn2O4,Li2Mn4O9和Li4Mn5O12,层状结构的LiMnO2。尖晶石结构锂锰氧化物的部分结构特征及理论容量见表1。
表1 部分尖晶石型结构氧化锰锂化合物的结构特征及容量(其中□为空晶格点)
在尖晶石结构的锂锰氧化物中,锂离子位于8a位置,氧原子位于32e位置。充放电过程中,一般有两个平台,约4V和3V。在充放电过程中,由于锰的价态变化大,从+3价变化到+4价,有强烈的Jahn2Teller效应,使晶体由立方尖晶石型转变为四方尖晶石型。在该相变过程中,晶胞单元的体积增大了6.5%,导致尖晶石结构发生形变,产生
- 应用于新能源发电的双向DC/DC变流器研究及仿真验证(01-26)
- 应用于生活和生产的二相混合步进电机驱动研究(12-15)
- 多故障容错功能的新型逆变器拓扑研究 可靠性模型分析(12-04)
- 宽频化与小型化微带天线的研究与设计(04-24)
- 一种新型风电电压跌落检测方法的研究(01-23)
- 不同种类电容的ESR曲线研究(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