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硬件设计 > 电源设计 > 锂锰电池材料的研究与进展

锂锰电池材料的研究与进展

时间:09-09 来源:互联网 点击:

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2.2 液相法

  液相法是将锂盐与锰盐混合成均一的溶液后再处理得到产物。此种方法的反应物是在分子级或原子级水平上的接触,因此,反应产物较固相法均匀、粒径较小。

  2.2.1 溶胶2凝胶法

  溶胶2凝胶法是典型的液相法。它是通过金属离子与螯合剂形成均一螯合物,在较低温度下得到金属氧化物材料。

  吴宇平等报道,在800℃下得到的LiMn2O4的可逆容量为135mAh/g(91%的理论容量)。彭正顺等采用该法,在较低的温度(低于250℃)下制得尖晶石型LiMn2O4材料。用此材料装配的Li/LiMn2O4二次电池首次充放电容量超过130mAh/g,循环10次以后容量仍保持在120mAh/g。刘培松等人[20]在750℃下制得的粉体初始放电容量为120mAh/g,500次循环后还有115mAh/g。

  溶胶2凝胶法制备温度较低(一般低于800℃),产物粒径小,分布均匀,具有较好的化学性能,但大都使用有机溶剂,这就使方法的成本较高,难于在工业中推广。S.Sengup等[21]将Mn(CH3COO)2·4H2O和Li2CO3于去离子水中混合,然后在80℃时蒸发水分,220℃下加热144h,其间每24h取出一次。此方法得到的粉体平均粒径为5μm,电化学性能优于商业产品的性能。郑子山等[22]将含有结晶水的醋酸锂和醋酸锰溶液混合并加热使形成前驱体,在250℃保温1~2h,370℃燃烧4h,研磨过筛,850℃烧结10h,得到放电容量为128mAh/g的锰酸锂粉体。该方法不使用有机络合剂,为液相法的工业化提供了一个参考依据。

  2.2.2 共沉淀法

  共沉淀法的原理很简单,就是加入沉淀剂,使锂和锰同时从溶液中沉淀出来。常用的碱性沉淀剂有氨水、KOH等。另外,碳酸盐(Na2CO3或Li2CO3)及一些有机酸类也可用于锂盐和锰盐的沉淀剂。

  郭炳焜等利用Mn(Ac)2与LiOH的反应,用氨水调节pH至7~8,此时溶液中析出沉淀,旋转蒸发除去水分,得到凝胶前躯体。300℃下焙烧前驱体可得尖晶石型的LiMn2O4。H.

  Huang等提出了以Li2CO3为原料替代需要在惰性气氛下反应的LiOH原料,以草酸盐为沉淀剂,生成的沉淀在不同温度下煅烧后可得3V和4V级的电极材料。

  在此基础上,张国昀等[25]首次使用控制结晶2共沉淀法得到了高密度球形前驱体Mn3O4。

  将其与LiOH·H2O在分散剂中研磨混合,750℃加热20h,自然冷却得到的产物的初始放电容量达128mAh/g,15次循环后仍有124mAh/g。

  2.2.3 离子交换法

  离子交换法即将锂盐与含锰的溶液混合,调节pH至生成沉淀,过滤,洗涤,烘干得前驱体,再在一定温度下焙烧得产物。这种方法一般在制备层状锂锰化合物时广泛采用。例如Armstrong等[26]通过离子交换法由α2NaMnO2制得了具有层状盐岩结构亚稳态的LiMnO2,Li/LiMnO2,电池充放电到4.3V时,其充放电容量达270mAh/g。

  吴玉平报道,用LiOH与γ2MnOOH混合,在低温(≤450℃)下加热,所得材料在4.2~2.8V之间的可逆容量达190mAh/g,且循环性能良好。

  2.3 微波合成法

  无论液相法还是固相法,所制得的前驱体都要进一步煅烧,但传统的煅烧方式一般都是从反应物外部加热,所以产物均匀性受到一定限制,且有时易于结块。因此有学者提出了用微波加热的方法替代传统的煅烧过程。

  微波法以其独特的优点(物体内部加热,加热均匀,不易结块),克服了以往煅烧过程中耗时长、温度高、加热不均匀的问题,在烧结工艺上可谓独辟蹊径。

  卢祥军等采用微波加热,在加热时间低于15min,温度750℃左右时制备出结晶良好的纯尖晶石相的LixMn2O4。分析结果表明,x=1.05时,材料性能最好,其初始容量为147mAh/g,循环性能良好。

  严宏伟等以LiOH和MnO2为原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压片后置于莫来石泡沫保温砖容器中,再放入家用微波炉中加热一段时间后随炉冷却,制得纳米级LiMn2O4粉末。该粉末晶粒均匀,粒径为1~2μm,相纯度高,电化学可逆容量达130mAh/g。

  另外,杨书廷等采用微波2高分子网络法(m2p)法,以Li2CO3和Mn(NO)2为原料,以聚丙烯酰胺为高分子网络剂制得前驱体,用微波加热法合成了纳米级尖晶石型LiMn2O4粉体。该材料比容量为120mAh/g,循环50次后衰减率仅为4.7%,显示了较好的效果。

  3 结语

锰系正极材料与其它的正极材料相比,无论是从环境污染,还是从性能价格比来看,都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应用前景非常诱人,但其在使用过程中的循环性能和储存性能的局限性一直限制着它的工业化进程。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其容量损失机理(尤其是Mn的溶解机理)。今后应针对此种材料电极的一些缺点,如在电解液中会逐渐溶解,发生岐化反应;深度放电过程中,当锰的平均化合价为3.5时,会发生Jahn2Teller效应,变形扭曲,使尖晶石型晶格在体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