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硬件设计 > 电源设计 > 浅析智能机电池对策

浅析智能机电池对策

时间:05-28 来源:互联网 点击:

越来越多的用户对智能手机的“电池耐用性”感到不满。虽然智能手机还有望进一步高性能化,但电池容量的增大却无法抱有太大的期待。不放过任何可能性,彻底减少耗电量的挑战已经开始。

你的智能手机电池能用一天吗?

智能手机已经完全成为了手机的主角。估计2011年度智能手机在日本国内的销量将首次超过传统手机注1)。在智能手机顺利普及的同时,用户对一个问题的不满也爆发了。这就是电池的电量减少得太快了,也就是常说的“电池耐用性”非常差。在日本MMD研究所于2011年10月实施的调查中,四分之三的智能手机用户对电池耐用性“非常不满”或“比较不满”注2)。

注1)日本MM总研于2012年3月13日宣布,预计2011年度(2011年4月~2012年3月)的手机供货量为4190万部,其中智能手机为2340万部(整体的55.8%)。该公司预测,智能手机的供货量比例在2012年度将达到68.7%,2013年度达到75.1%,2014年度达到79.3%,2015年度达到81.9%。

注2)日本MMD研究所于2011年10月6~12日实施了在线调查。有效回答人数为272人。

手机厂商也开始有了危机感。某手机厂商的技术人员表示,“我们最初只是着眼于推出智能手机产品,而近一年来则是将提高电池耐用性放在了优先位置”。手机厂商正在部件厂商的协助下,采取措施兼顾手机的高性能化和低功耗化。

而且,还有更大的障碍在等待着手机厂商和部件厂商。这就是估计今后智能手机的性能提高幅度将超过电池容量的增幅(图1),因而迫切需要进一步推进低功耗措施。

图1:电池容量与性能之间的鸿沟逐渐扩大

智能手机运行的处理今后将更加复杂,而充电电池的容量却无望增加。必须通过减少浪费耗电、提高处理的电力效率等措施,来降低性能提高所带来的耗电量。

智能手机的耗电量显著增加

智能手机的电池耐久性之所以成为一个问题是因为与传统手机相比,前者的耗电量显著增加。智能手机用户大多采用4英寸以上的大尺寸显示屏,以便浏览数据量较多、用于个人电脑的Web网站。而且,随着智能手机的各项功能越来越便利,用户操作的时间也越来越长。

传统手机的充电电池容量在800mAh左右,由于显示屏的大屏幕化,智能手机的电池容量已经增至1500mAh左右。尽管如此,用户仍感觉“电池不经用”。即使将现有的电池容量增加近两倍,也无法满足普通智能手机用户一天消耗的电量(图2)。

图2:智能手机的耗电量逐渐增加

图中是澳大利亚研究机构NICTA的研发小组得出的智能手机耗电量分析结果。针对谷歌的“Nexus One”,在自主设定的多种状态下测量了平均耗电量。

重视这个问题的手机厂商,开始力推延长智能手机电池耐久性的“节电”功能。比如,NEC卡西欧移动通信公司、夏普和松下移动通信公司都各自在智能手机中配备了被分别叫做“环保模式”、“环保技巧”以及“环保导航”的节电模式。

这些节电功能可以让用户简单地进行旨在降低耗电量的设定,比如关闭无线LAN和蓝牙等通信功能,或降低显示屏亮度等。还配备了根据时间和电池剩余电量自动改变设定的功能。

夏普的智能手机还配备了可减少屏幕在关闭状态时所消耗电量的“节能待机”功能(图3)。夏普通信系统业务本部全球营销中心主任兼产品策划部长河内严表示,“在24个小时中,屏幕处于关闭状态的时间大概有20个小时左右。减少该状态下的后台(Background)处理动作,也不会影响手机的易用性”。所以,手机会在屏幕关闭时自动停止运行部分后台处理。

图3:手机厂商配备可减少无用耗电的应用

夏普在2012年2月上市的“AQUOS PHONE 104SH”等机型中配备了“环保技巧设定”应用,可轻松进行节电设定(a)。为了减少屏幕关闭时的耗电量,还配备了可自动停止部分后台处理和通信的“节能待机”功能(b)。

致力于部件的节能

手机厂商一直致力于在不让用户察觉到的前期下,减少各个部件的耗电量。NEC卡西欧移动通信公司商品开发本部第一硬件设计部高级专家并木秀夫表示,在应用处理领域,“我们一直致力于如何才能更好地利用处理器和存储器的节电机构”。包括根据处理负荷改变CPU内核的电源电压和工作频率的机构,以及根据不同范围停止向存储器供电的机构等。各大公司都在绞尽脑汁地对这些机构进行调整,以便明确何种状态下应该如何进行使用。

显示屏中引进了可动态下调背照灯亮度的技术。比如,夏普可以对影像信号进行分析,掌握画面的亮度和对比度趋势,从而调整各个像素的亮度成分,同时降低背照灯的亮度。可以在不降低视觉质量的情况下,将背照灯的亮度最大降低50%。

对性能的要求没有止境

此前一直致力于低功耗化的手机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