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电源系列文章]数字电源监视和遥测
I2C温度监视器件,并把传感器布设在一块介于传感器和所有PMBus器件之间的PCB周围,就能很好地了解电路板的工作状况。您可
以借此来平衡温度(通过控制负载),标定系统在不同负载条件下的特性,或者简单地向系统操作员发送一条警告消息,这样他们就能将有问题的电路板换下并送去维修。
对于效率也可采取相同的做法。通过测量输入和输出电压及电流,您可以在执行中计算电源效率,并运用该信息来实现系统优化(通过转移工作负载以使转换器更接近于其最佳效率)。另外,您也可以注意发现那些反常的模式,这或许能帮助您在问题发生之前及时地加以检测。电路板管理器通常都具有通信接口,可为您发出此类通知。
自主型与受管型系统
我想把这些性能参数放入使用模型的环境中:
在我的前一篇文章中我提出了两种使用模型:
1. 配置(Configure)和部署(Deploy)
2. 监视(Monitor)和运作(Act)
另一种对此进行描述的方法是“自主型与受管型”系统。在自主型系统中,电源转换器的上电和运作完全独立于PMBus,与模型1很相似。受管型系统则主动地采用PMBus,这与模型2十分相像。
这些模型具有不同的性能特点。PMBus自身的性能受限于400Hz(典型值)总线时钟。监控性能与PMBus无关,无论在数字处理单元中作为一个模拟比较器和直接逻辑抑或是较慢逻辑来实现。
在受管型系统中(例如:Monitor和Act),Act部分具有与自主型系统相同的性能,直到PMBus位于一个由主机管理的决策环路中为止。当主机必须读取遥测数据以及对器件实施某种功能或参数变更时,性能通常受限于PMBus。
另外,托管系统性能也有着很大的不同,因为主机必须管理多个电源轨(电源轨的数量取决于系统架构)。假设读取一个数值及对应地变更一个数值需要200μs的时间(400kHz总线)。然后假定我在主机的控制环路中有10个电源轨,这样所需的时间即为2ms。现在,增设几颗用于监视温度的I2C芯片。在与PMBus无关的主机中添加其他的功能,最终系统的响应时间比数字处理单元慢。此外,如果由于某些较慢的I2C器件的原因而以100kHz的频率运行总线,则响应速度将变得更慢。
正因为如此,我们采用了混合式使用模型,其中关键性的功能全部由数字处理单元(和快速监控器)来处理,并且不依赖于PMBus,而较高级的功能(例如:能耗和故障预测)则由一个PMBus主机来操控。
由于同样的原因,当不需要较高级的功能时,器件完全可以自行运作,而PMBus是一个用于配置工具的使能器。特别地,PMBus工具对于电路板开发与运行状况检验是非常有用的。这种工具以仪表板格式来显示系统所有电源轨的状态:遥测、故障和设定值。
回顾
大多数数字电源器件都具有监控器和监视器。我已经将监控器作为一种快速动作安全器件,以及把监视器作为一种用于遥测的采样器件进行了特性分析。这虽然是一种适合分类的简便方法,但对于术语的使用应谨慎从事,特别是关于监控器和故障。有的时候,“监控器”这个词语被用于一种采用来自监视器之数据的故障发生方法,因此 其延迟通常大于比较器。
这并没有什么毛病。如果某个器件已经需要一个监视器,而且倘若故障不必以超快的速度出现,那么为什么要为并不需要的比较器或逻辑器件“埋单”呢?只需阅读产品手册并仔细查看其方框图,就能对器件的工作原理和特性有所了解。芯片设计师对于权衡取舍相当在行,但所做的折衷是否适合您的应用只有您才能确认。不过一般来说,您将会发现:如果它是一项安全性问题,将需要采用比较器;而如果是准确度问题,则将采用高准确度ADC。
虽然使用监控器的重要性相当明显,但监视器有时却并未受到重视,直到您想要用它们的时候才会恍然大悟。容易出现的情况是:专注于确定电源轨的高低、研究瞬态响应和所有其他的模拟工作特性,却并未考虑系统级的因素。但是,当您拥有了PMBus及其所有的控制器、用于存储设定值的NVMRAM、以及用于配置的软件工具时,应考虑能够利用实时数据做些什么。只需多付出一点点精力,您或许就会发现一项竞争优势。而且,您也无须预先实现所有的固件。关于固件的好事是:无需变更硬件即可实现其升级。
如果您能够预知故障或优化效率,则常常可以收回固件方面的投资(回收资金可达开发成本的100倍)。而所需要的仅仅是:在设计中添加或采用一个现有的FPGA或微控制器,掌握应用领域的一些相关知识,还有一点点想象力。
在今后的文章中,我将更加详细地阐述PMBus集成的问题。到目前为止,您很可能觉得那将需要进行大量的工作。不过,根本没有那么困难。
- 控制系统中常见的几种地线详解(10-13)
- 真正的数字电源是什么?(05-12)
- 如何利用智能MOSFET提升数字电源性能?(12-09)
- 解析数字电源与模拟电源的优劣(12-08)
- 基于数字电源控制器UCD3138的一种新的输入电流检测方法(二)(12-08)
- 数字电源与模拟电源的发展趋势(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