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上海研究所二十年传奇故事
定的销量,但在终端市场的品牌影响力微乎其微。
2011年,在公司战略调整的指引下,华为手机舍弃白牌,正式进军全球手机市场。同年,原无线产品线总裁余承东执掌终端。老余素来以彪悍勇猛著称,"这么多年,在华为人的心中只有第一,没有第二。"余承东说:"在我手里,华为终端要么做没了,要么做上去,没有第三条路。"
让老余底气十足的,不仅仅是华为人敢打敢拼的奋斗基因,更有数十年在无线通信领域锻造的雄厚研发实力:仅在旗舰机研发中心上海研究所,就拥有手机厂商中最大最全的电磁兼容实验室、6000部真实终端的大话务量实验室、最先进的音频实验室等8大网络/终端实验室,一部华为手机的背后,是全球强大的研发中心和实验设施在保障其品质。
十米暗室实验室
以行践言
2012年,诞生于上研新基地的Ascend P1,开启了华为终端的高端化进程。
2014年9月,奠定华为手机高端市场的扛鼎之作Mate7在上研研发中心问世。创新的整机架构设计让这款手机拥有业界最大屏占比,全金属机身、按压式指纹识别、一触解锁等创新设计让mate7一经亮相便惊艳全球,在各地市场持续热销,一机难求。
传奇有多动人,背后的付出就有多艰辛。作为Mate7产品总监,小龙回忆说:"在这款手机上,研发团队投入了太多的心血,一直奔跑在追求极致的路上。"
"如何解决金属机身下的天线性能问题?如何把指纹识别做到最好用?如何在大屏、大容量电池和紧凑的机身间平衡?"面对重重问题,研发人员笑称,"有一种玩打地鼠的感觉,东边摁下去西边翘起来,有时候东边摁下去,三边都翘起来了,各种挑战面前,考验的不仅是实力,更加考验勇气和毅力。"
研发部长平哥说,在Mate7之前,其实已经有好几个版本的产品方案,经过一次次产品研发会议,经过一次次反复论证和调研,不断有产品方案被砍掉。这些方案,每次都是研发团队倾尽全力产出的成果,但稍有不满意,就要进行调整,如果还是不满意,就要推倒重做。
台前呈现出来的总是绚丽、璀璨,但背后所做的,全是不见光的活儿。为0 .1毫米的尺寸改结构,为万分之一的潜在失效改版面设计。正是这种偏执狂般的完美追求,这款产品上,实现了跨多代的极致改进,无论从外观、硬件规格还是用户界面,都有大幅提升,成为一款跨越性的产品。
"手机市场风云变幻,只有追求极致、不断创新,才能创造出消费者满意的产品。"版本经理小汪说:"我们不断翻越新的山峰,也不断看到新的风景,这就是我们的快乐"。
2016年4月,华为最新旗舰机P9正式发布,这款由华为与德国百年品牌相机徕卡携手合作的首款作品,将手机摄影带上一个全新的高度。
5年前,全球智能手机市场还没有中国品牌的一席之地,5年之后,华为手机已经成为仅次于苹果、三星的第三大手机品牌,"未来五年终端的目标是1000亿美金,华为终端人向来无惧挑战,追求的高度决定了我们走向崛起的道路注定不平凡!"在最近的一次年中会议上,余承东慷慨激昂地讲。而作为华为高端手机研发中心的上海,将会注定扮演这不平凡。
余承东在P9发布会上
结语
在浦江东岸鳞次栉比的陆家嘴金融区,一栋塔形摩天大楼格外引人注目,它就是曾创造中国内地最高楼记录的金茂大厦,那里也曾是上研的驻足地。十几年前我第一次来上研出差,在金茂大厦找不到办公楼入口,保安问,你是华为的吧?我还小有得意,以为华为很出名,后来明白过来,原来出入金茂的金融白领们个个西装笔挺,只有华为人一身短裤拖鞋,当然"出名"。
如今,我仍然经常出差,每次乘出租车回上研,提到去新金桥路,师傅也会问,你是华为的吧?——这座新金桥路上的最长单体大楼,已然成为闻名沪上的高科技地标建筑。
从破旧厂房的四间办公室,到三十六万平米的研发大楼;从几本英文协议到业务涵盖网络、终端、芯片的上万人研发队伍;从2G时代的跟随者、3G时代的挑战者,到4G时代的领先者、5G时代的领导者,上研用二十年光阴,书写了一段难忘的传奇。传奇的背后,是一代代匠心逐梦、薪火相传的年轻人,他们怀揣着改变世界的渴望,纵然千磨万击不改其志,不断探索、创造,厚积薄发,将梦想一点点变为现实。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我们,而我们也在改变着世界,留下了无悔的青春。
正如世间伟大的壮举总在默默中完成一样,当黄浦江水日复一日东流入海,看不见的数字洪水正汹涌而来,在大上海东北角的这栋大楼里,平凡的工程师们依旧日夜出入,他们正在创造下一个更美好的全联接世界。
本文来自心声社
华为 相关文章:
- 中国最神秘的研究基地——华为2012实验室(08-16)
- 比三头六臂还厉害,华为单站18扇区提升容量3.5倍(02-12)
- 有没有“完美”的移动回传技术?(10-06)
- TCL手机杀回国内挑战华为中兴(11-22)
- U2Net助推器超宽带(02-26)
- 华为IP RAN解决方案(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