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微波射频 > 射频工程师文库 > 华为上海研究所二十年传奇故事

华为上海研究所二十年传奇故事

时间:10-19 来源:心声社区.华为人 点击:

站,"小体积、低成本、快速建站",可以帮助运营商有效解决乡村通讯覆盖问题。市场人员回忆说,很多乡镇网络开通时,局方搬张桌子,乡镇里百姓排起长队等待放号。而这一时期的中国边远地区,也处处活跃着华为人的身影。

王其华是当时小基站的硬件设计工程师,对当年在农村爬塔巡检的经历很是难忘。一次巡检返回途中下起大雨,下山时汽车行驶在路面就像被涂了一层厚厚的油,虽然开得很慢,但在一段坡度比较大的路段,车沿着滑梯一样的路面自动往下滑,刹车已经不起作用,整个人几乎吓呆,还好最终车身靠着山路内壁停住了,有惊无险。

尽管条件艰苦,但这条起步于边际网市场的农村包围城市之路,让GSM诞生之初逐步站稳了脚跟。从农村到县城,从县城到市区,逐步扩大搬迁,正是这些插花似的不断布局突破,华为GSM在全国移动和联通市场的局面才逐步打开,与此同时,GSM在亚非拉等海外发展中国家也实现了连续突破。

华为上海研究所二十年传奇故事

2001年,浙江丽水,边际网开局

定位决定地位

时至2006年,GSM数年苦心经营初具规模,三年连续翻番,逐渐成为无线乃至公司举足重轻的产品。

当自以为可以喘一口气时,一场GSM历史上的重大危机出现了。

面对华为GSM的市场扩张,业界巨头亦加大投入,不断推出新产品,从成本、功能、性能等各方面对华为进行全方位阻击,GSM产品在功能、性能上与对手的差距不断拉大,全球不少项目拓展屡屡失败,市场形势异常严峻。

"定位决定地位,过去GSM长期定位于二、三流的目标,结果作成了三、四流的产品,真正打败我们的是我们自己,不是别人。追求的高度决定最终的格局,要做就做第一!"时任无线产品线总裁余承东如是说。

2006年底,一款肩负改变GSM命运的产品——新双密度基站正式启动开发。"竞争力必须做到行业领先,GSM反败为胜在此一举。"GSM产品线总裁何刚在各项目组开工会上说。

上研陆家嘴软件园9号楼,作为GSM研发团队的大本营,每晚灯火通明,出租车司机深谙华为人的作息规律,每晚十点在软件园门口排起长队。

从开发部长、PDT经理、版本经理到普通员工,都以一种奋不顾身的努力向前狂奔。经过大半年夜以继日的攻关鏖战,新双密度基站如期推出,领先的架构和性能,让GSM产品有了质的飞跃,并迅速展现出强有力的竞争力。

2007年上半年,中国移动选择华为GSM全面搬迁成都市核心城区所有基站,时任SPDT经理曹明带领重大项目保障组成功保证了项目交付,出色的网络质量充分证明:GSM已经具备在全球任意网络进行交付的能力。

2008年年初,欧洲著名电信运营商Telefonica/O2将德国的GSM网络搬迁和扩容项目授予华为。

2008年5月8日,华为携手中国移动挑战世界之巅,海拔6500米的华为GSM基站在人类史上第一次成功传送出奥运圣火登顶珠峰的画面。

时至如今,华为GSM已经悄然成为业界出货量最大的供应商,产品应用于全球125个国家,服务全球十亿用户。

华为上海研究所二十年传奇故事

华为GSM基站登顶珠峰

第二篇 十年磨一剑

每等待一天多支出300

上世纪90年代,尚在2G领域艰难追赶之时,华为已将目光投向了3G,希望紧跟产业步伐,在3G时代彻底摆脱落后于人的被动局面。

周红、卞红林等回忆说:"从1998年到2000年,用两年多的时间完成了从公式到模型仿真到关键技术验证,那时向公司汇报,估计需要投入200人、花三年做出产品来。实际上八年后回头看,我们投入了近2000人,相当于当时全公司一半的人数。如果当时知道投入如此巨大,不知道公司是否还会坚定地投入?"

2000年,上海金茂大厦,这座辉煌壮观的楼宇见证了华为3G同样壮观的大团队作战场面。3G网络上的终端、基站、控制器等八个全新设备,深圳、北京、上海等上千人集中到上金茂大厦六层大楼中大会战。

2001年,整网解决方案顺利打通,华为第一次与业界巨头同步推出3G产品,成为全球少数几个能够提供全套商用系统的厂商之一。这一次,华为人似乎就要迎来意气风发的3G时代。

但崛起之路注定坎坷。就在大家欢欣鼓舞,满怀对国内3G的憧憬之时,IT冬天骤然而至,全球IT泡沫席卷电信业,电信厂家纷纷裁员,国内3G牌照迟迟不发。华为3G业务在三年左右时间几近颗粒无收。

"那个时候天天期盼中国发3G牌照,2000年做产品计划的时候认为2001年会发牌,2001年预测2002年会发,2002年预测2003年总会发吧,上千人的研发队伍,每等待一天,就要多支出300万,心急如焚。"当时掌管3G研发的万飚说。

而同时期,国内数家通讯厂商由于投资小灵通市场,赚取了不少真金白银。在巨大的诱惑面前,华为决策层坚定地认为3G必定代表未来主流趋势,从未降低在3G上的大力投入——几千人的队伍,几年下来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