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设备现在是噱头,未来是主流
要说这条道路倒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是为什么众人拾柴却始终没能烧起一把火呢,排除各家厂商各自开山立派争名斗利的原因,剩下来的就是可穿戴设备自身的缘故了,毕竟行业的变革者从来都不是那么容易做的,更何况可能一不小心先革了自己的命。
当多数厂商纷纷把目光转向这个区域,准备瓜分这一大块蛋糕的时候,他们并未意识到,其实摆在他们面前的还只是一堆面糊。
一、可穿戴设备离我们远么?
实际上,从未有过这么一个时代,让科技离人们的生活如此之近。让我们看看现在市场上可穿戴设备的几个着力点吧,智能手表、眼镜和手环都早已不是不是意识形态产品,都具备可研发的能力和基础,也是最为让大众接受的产品。
也就是说,厂商要瞄准发力的大关节已经找准,但任督二脉的贯通,并不能代表绝世武功就一定能够修成,看看有多少走火入魔误入歧途的厂商便可知晓。
二、我们需要可穿戴设备吗?
综合来看,可穿戴设备目前并不能取代智能手机,相反它却很容易被智能手机取代。而一款产品在功能能够被代替的情况下,实际上就已经隔断了消费者需求的桥梁。消费者不等同于科技爱好者,大多数人都不会为了新奇和兴趣买单,他们更多考虑到的是用不用得到。
比如说:当我们碍于手机续航能力的短板,或者是屏幕过小看起来费劲而配备一款平板的时候,我们认为那是有必要的;当我们觉得带着一台厚重的笔记本到星巴克工作很麻烦的时候,我们认为花贵一点的价格买一台轻薄的 Macbook air 是有必要的;但是通常我们会认为摘下五百度的近视眼镜,去购买一台需要挤眉弄眼才能使用的 Google Glass是没有必要的;而放下一条具备防水功能任何时候都能佩戴的运动型电子表,去换一个奥利奥饼干大小又十分脆弱的彩色屏幕,也是没有必要的。
三、可穿戴设备需要攻克哪些问题?
首当其冲的问题便是可穿戴设备能否当得起智能的名号,相比起那些只会提示你有多少未读信息的产品,人们一定不会感到比智能手机方便多少,如果正儿八经的操作还是要用手机的话,那要这一个白花花银子买来的充当铃声与震动功能的玩意儿干什么?。
其次是它的外形问题,目前佩戴普通眼镜的人,除了近视眼远视眼老花眼这些生理需求以外,还有黑框和墨镜这样的造型需求,而手表则更是被赋予了品位和价值的概念。愿意为新品数码尝鲜的用户群体,和能消费的起中高端手表的群体基本是重合的,是要历史悠久的宝石手表带来的面子,还是要新品数码带来的炫酷,在当前后者还不够压倒性优势的时候,答案其实分外明了。
想象你去往一家酒吧,是低着头摆弄智能手表和对着智能眼镜翻白眼的人吸引你,还是轻轻放下自己的 Chanel 墨镜,再微微挽起袖子,露出腕上那块梵克雅宝恋人之桥的人更让你赏心悦目?
当然了,也许你会觉得笔者肤浅,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些选项如果真的摆到消费者面前,孰是孰非一下便知。无论是从实际需求还是提升逼格的角度来说,可穿戴设备目前都不能讨得大多数消费者的欢心。因为智能手机已经足够强大和全能,使得越往后留给可穿戴设备同领域的发展空间就越是小的可怜。
四、可穿戴设备还有哪些隐忧?
伴随着谷歌眼镜一同问世的,是人们对于个人隐私前所未有的担忧,在谷歌眼镜还未开启正式销售情况下, 已经有不少人明确对其表示了反对,很多地方甚至命令禁止佩戴谷歌眼镜进入。
而我们也知道,在可穿戴设备的发展进化道路上,关于用户数据的收集可以说是最基本的一关,利用好了大数据,那便是契机,如果在隐私问题上把握的不好,那么对消费者而言便不是推陈出新,而是不安好心,到了那个时候,行业被洗牌便不是历史和科技的问题,而是民意的问题了。所以在这一点上,厂商们必须提点好十万分的小心才是。
目前可穿戴设备领域之中主要细分为四大类:主打运动和健康功能的 Jawbone Up 手环;能够独立于手机运行的 Galaxy Gear 智能手表;提供互联网辅助体验的 Google Glass 智能眼镜;主打身体机能感应的智能手镯 MYO 等等。它们都极尽在硬件基础上贴近我们的生活,并极力不干扰我们原本的生活方式。
可这种若即若离的方式最终收效甚微,不能如愿让消费者感到有所需求,反而使得多数人对此持观望态度。长久以往,慢慢吞吞的探索不单会耗尽厂商们的所有资源和心力,也会让消费者失去耐心。
实际上笔者认为,厂商们应该尝试着走出手机发展模式的圈子,重点发力在一些只有可穿戴设备
可穿戴设备 相关文章:
- 通过人体运动能量采集为可穿戴设备供电(07-28)
- 为可穿戴设备提供最理想的充电解决方案(07-24)
- 大联大品佳集团力推具备iBeacon功能的可穿戴设备无线充电解决方案(06-22)
- 探索可穿戴的“终极模式”,人工智能或许就是?(01-13)
- 从一分钟充满电铝离子电池谈锂电池发展前景(04-14)
- MAX6655/MAX6656 温度传感器及四路电压监测器(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