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微波射频 > 微波器件设计 > 微带线和带状线设计

微带线和带状线设计

时间:05-07 来源:mwrf 点击:

人们撰写了大量文章来阐述如何端接PCB走线特性阻抗以避免信号反射。但是,妥善运用传输线路技术的时机尚未说清楚。

下面总结了针对逻辑信号的一条成熟的适用性指导方针。

当PCB走线单向传播延时等于或大于施加信号上升/下降时间(以最快边沿为准)时端接传输线路特性阻抗。

例如,在Er = 4.0介电质上2英寸微带线的延时约270 ps。严格贯彻上述规则,只要信号上升时间不到~500 ps,端接是适当的。

更保守的规则是使用2英寸(PCB走线长度)/纳秒(上升/下降时间)规则。如果信号走线超过此走线长度/速度准则,则应使用端接。

例如,如果高速逻辑上升/下降时间为5 ns,PCB走线等于或大于10英寸(其中测量长度包括曲折线),就应端接其特性阻抗。

在模拟域内,必须注意,运算放大器和其他电路也应同样适用这条2英寸/纳秒指导方针,以确定是否需要传输线路技术。例如,如果放大器必须输出最大频率fmax,则等效上升时间tr和这个fmax相关。这个限制上升时间tr可计算如下:

tr=0.35/fmax    等式1

然后将tr乘以2英寸/纳秒来计算最大PCB走线长度。例如,最大频率100 MHz对应于3.5 ns的上升时间,所以载送此信号的7英寸或以上走线应视为传输线路。

PCB板上受控阻抗走线的设计

在受控阻抗设计中,可以采用多种走线几何形状,既可与PCB布局图合二为一,也可与其相结合。在下面的讨论中,基本模式遵循IPC标准2141A的规定(见参考文献1)。

请注意,下面的图示中将使用术语"接地层"。需要了解的是,该接地层实际上是一个大面积、低阻抗的参考层。在实践中,可能是一个接地层或电源层,假定二者的交流电位均为零。

首先是简单的平面上布线形式的传输线路,也称微带线。图1所示为横截面视图。这类传输线路可能是实验板中使用的信号线。其构成非常简单,一条分立的绝缘线以固定间距分布于接地层上。介电质既可能是线材的绝缘层,也可能是该绝缘层与空气的结合体。

一种阻抗既定的微带线传输线路由一条分布于接地层的绝缘线形成

图1:一种阻抗既定的微带线传输线路由一条分布于接地层的绝缘线形成

该线路的阻抗(单位:欧姆)可以用等式2估算。其中,D为导体直径,H为线材在接地层上的间距,­εr为介电常数。

等式2

对于与PCB相融合的图形,有多种几何模型可供选择,分为单端和差分两类。这些在IPC标准2141A(见参考文献1)中有详细说明,这里对两个常见示例略加说明。

在开始进行任何基于PCB传输线路设计时,必须知道,有大量的等式都声称适用于此类设计。此时,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就是,"哪些等式是精确的呢?"不幸的是,没有一个等式是完全精确的!所有现有等式都是近似值,因而,其精度不尽相同,取决于具体情况。最知名也是引用最多的是参考文献1中给出的等式,但是,即使这些等式也存在一些应用问题。

参考文献2针对不同几何图形,在试验PCB样品上对参考文献1中的等式进行了评估。结果发现,预测精度因目标阻抗而异。下面引述的等式均来自参考文献1,这里只是作为设计的起点,实际设计时,还需要进一步的分析、测试和进行设计验证。原则就是,要仔细研究,谨慎面对PCB走线阻抗等式。

微带线PCB传输线路

对于其中一面为接地层的简单双面PCB设计,可以在另一面设计一条信号走线以控制阻抗。这种几何图形被称为表面微带,简称微带。

图2中的双层PCB横截面视图展示了这种微带几何图形。

一种阻抗既定微带传输线路由一条分布于接地层、采用适当几何图形的PCB走线形成

图2:一种阻抗既定微带传输线路由一条分布于接地层、采用适当几何图形的PCB走线形成

对于给定的PCB基板和铜重量,需要注意的是,W(信号走线宽度)以外的所有参数都是事先确定的。因而,可用等式3来设计一种PCB走线,以匹配电路要求的阻抗。若信号走线宽W、厚T,且由介电常数为­­εr的PCB电介质以距离H与接地层(或电源层)相分离,则其特性阻抗为:

等式3

请注意,在这些表达式中,测量值均为常用单位(mil)。

这些传输线路不但有特性阻抗,也有特性电容。其计算单位为pF/in,如等式4所示。

等式4

作为包括这些计算的示例,一块双层板可能用20 mil宽(W)、1盎司(T=1.4)的铜走线,并由10 mil (H) FR-4 (­­εr= 4.0)的介电材料分离。结果,该微带线的阻抗为50 Ω左右。对于其他标准阻抗(如75Ω的视频标准阻抗),使"W"调整为8.3 mil左右即可。

微带线设计的一些指导原则

本例涉及到一个有趣且微妙的要点。参考文献2讨论了与微带PCB阻抗相关的有用指导原则。若介电常数为4.0 (FR-4),结果显示,当W/H为2/1时,阻抗将接近50Ω­(与第一个示例类似,其中,W = 20 mil)。

仔细的读者会发现,根据等式3预测,Zo应为46Ω­左右,与参考文献2提到的精度(>5%)相吻合。IPC微带线等式在50Ω­与100 ­Ω之间最精确,但当阻抗低于或超过该范围时,其精度则大幅下降。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