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通信和网络 > 通信网络技术文库 > 华为OpenLife开发者大赛获奖产品告诉你,智慧家庭的刚需在哪里?

华为OpenLife开发者大赛获奖产品告诉你,智慧家庭的刚需在哪里?

时间:01-14 来源:互联网 点击:
在继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后,我们迎来了物联网时代。而在物联网时代,智慧家庭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智慧家庭产品分散,厂商众多,很多公司都想通过找到市场的痛点和刚需发展自己。然而,在这样一个产业庞杂的背景下,实际上是没有哪家公司能够做到一家独大的。产业发展更需要的是合作共赢。华为也针对这一市场特点,推出了OpenLife商业发展计划。那么这个计划为产业发展又带来了什么价值呢?日前,EDN China有幸受邀参加了“华为2015年OpenLife智慧家庭应用开发者大赛的颁奖典礼”,从中可以一窥获奖产品的独到之处,以及OpenLife在其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




华为技术公司固定网络营销运作部部长周迈在颁奖典礼上指出,国务院办公厅去年11月19号发过一个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一个指导意见。文件指出,今后国家将重点推进居民和家庭服务、健康服务、养老服务等十大领域服务。而智慧家庭顺应了市场的需求。同时,智能产品经过这几年的发展,现在不少企业在加强自身产品功能和提升服务体验的同时,也在不断尝试新的营销模式,开始寻求技术和商业的合作共赢。




华为技术公司固定网络营销运作部部长周迈



2015年12月华为举办了首届开发者大会,期间华为携手近20家智慧家庭的合作伙伴共同发起了一个智慧家庭商业发展计划——OpenLife。这个平台具有技术对接易、商业模式新、市场部署快的三大特点。


OpenLife商业发展计划是什么?秉承的理念又是什么?


华为官网给出的OpenLife的解释是:OpenLife智慧家庭商业发展计划为“互联网+”的应用内容开发商、“智慧+”的物联网集成服务开发商、“智宽+”的管道业务运营商提供了开放、共享、多服务能力应用场景的集成化开发的平台环境。


华为技术公司OpenLife事业部总经理曾小龙在颁奖典礼介绍说,华为在2014年就发布了华为全连接的战略和指数——未来是一个全连接的世界,连接决定了一切价值,决定了生活的品质。


华为技术公司OpenLife事业部总经理曾小龙


曾小龙指出,全连接涉及互联网,而互联网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PC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和物联网时代。


据上海羿歌所认识,三个不同的时代都是一种典型特征。比如PC互联网时代,商业的上限是家庭数量——一家一两台电脑,还有更多企业的连网。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商业的上限是人口数量,人手一两台手机,手机再连着身上各种各样的腕表和传感器。而到了物联网时代,这个时候的上限是什么?可能商业的上限是没有上限。

一个没有上限的环境又会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呢?它一定是一个没有中心的世界。在这样一个没有中心的全互连世界,没有谁能一家独大,而大家需要的是合作共赢、共同创建。这也是为什么华为在智慧家庭领域,从以前的封闭走向现在的开放,一起来构建一个全连接开放的过程的原因。


很多智慧家庭的公司都希望通过刚需去发展自己。但是家庭的需求是一种非常碎片化的需求,它没有一个基础的、完全的刚需,但是需求量却非常巨大。这个环境在社会各种各样具体需求、生活习惯逐渐培养以后,从过去的孤岛生态变成一种互相连接的生态的时候,用户体验就会得到最终突破。

作为运营商,如果说在传统的PC互联网时代,它提供了一个基础的链接服务,那么在未来的智慧家庭时代,运营商也会提供基础的链接服务内容。从实际情况来看,全球Top 100运营商已经有60%启动或者是正在启动关于智慧家庭的方案。在未来的全连接时代,互联网、垂直供应商以及运营商将三分天下,华为作为运营商最佳的合作伙伴,也希望和运营商一起来打造这个市场,共同开拓这个新的蓝海。


智慧家庭的需求是非常碎片化的,它有很强大的地域特征和服务需求。比如在瑞士,8分钟就有一场偷盗,这就对安防要求比较高;韩国有超过1/4的家庭会养宠物;新加坡30%的人口已进入到老龄化阶段,这就对老人看护的需求比较大。因此,从运营商看到的这个领域,主要就分成安防、节能、健康、看护和智能家电的维护等。


OpenLife智慧家庭希望能够和运营商一起打造一个开放供应的平台。


在PC启动的时代,有两种方案走。一种是以苹果为代表。Mac电脑做的是一体化的体验,讲求的是产品的整体化设计理念。另一种是以IBM为代表。它其实是遵照一个标准的模型,然后采用标准化接口把这个产业开放出来。标准化以后就有各种做CPU、声卡、主板、显卡等的公司。华为认为如果想把这个产业做大,把它变成一个普遍化的服务,那就要像IBM这样去推广一个标准化的体系,实现各行各业共同形成一个全面开放互联的这样一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