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要用大数据打破“信息孤岛” ——专访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涂子沛
谓巨头“割据”局面,而未来的竞争将是数据竞争,怎么看待巨头之间这场竞争的前景?
涂子沛:巨头们的数据有3种,一是电商巨头的交易数据,二是社交公司的社交数据,三是搜索引擎的搜索数据。很显然,第一种数据最有价值。
首先,交易数据是最真实、最可靠的数据。举个例子,你在网购平台只会有一个网购账号和第三方支付的账号,而且是实名的,但你却会有很多社交工具账号,而搜索数据则更模糊和非结构化。因此,这些数据的真实性有差异。
未来,互联网发展的一个大势是,网络和现实正在越来越重合。拿Facebook来说,用户的真实性正在不断提高,它几乎就是以个人真实信息为基础的,家庭成员和朋友都在上面,都是现实中的社会关系。因为,只有真实的信息才会降低交易的成本,而这正是社交工具的发展方向。
对不同的数据类型而言,更重要的差别是数据的核心程度。企业核心数据之一是交易数据,电商平台自然抢占先机。社交巨头的用户并非企业,而个人用户提供的也不是交易数据。再看搜索引擎,尽管它为企业做推广,但企业做推广时,提供的数据并非核心的、全面的数据,因此它们的数据质量是不同的。
对个人数据而言,情况也差不多,电商平台拥有用户的最重要的数据—个人信用,但个人的社交数据和搜索数据则并不那么核心,这些都会决定未来的竞争格局。
政府要用大数据打破“信息孤岛”
《南风窗》:这个时代已由信息化社会进入数据化社会,大数据将会越来越多地被用于城市治理,也为城市治理提供了很多机遇,这些机遇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涂子沛:的确,大数据的不断运用正在为城市治理提供很多价值,甚至比商业领域还要多。例如政府的税务局,很多地方的税务局有几万平米的空间保存税务资料,全国的税务局都差不多,另外,也可以想象,我们的企业其实也在用相应的空间保持自己的税务资料。
每个亲眼看到巨大的空间保存着的海量资料,都会震惊,这是空间的巨大浪费,我想的第一个问题是,一方面,纸质的资料很难保存。另外,纸质的资料也很难做到有效整合,查找的效率会很低。为什么不全部实现电子化?
税务加上大数据,其实想象空间很大。我们一直讲要建设“服务型政府”,而对大数据的运用则是提高政府服务质量和效率的重要途径。企业的税务资料来说,它和金融机构通过企业的交易数据判断企业资信一样,通过这些数据,地方政府可以更好地分析当地的产业现状,制定产业政策,以及提供企业亟须的公共服务。
再比如我们户籍制度,以前,关于个人户籍的数据就只有一条,它不是大数据,而是“死的”数据。可以期待,未来市民更多的信息将被公共管理部门纳入户籍数据之下,这些数据因为足够充沛,就是“活的”数据,管理部门可以对城市居民进行更全方位的了解和分析,提升城市管理的效率和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水平。
《南风窗》:你一直强调政府部门的数据要开放、共享,要建立标准,从而打破现在的“孤岛化”局面,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涂子沛:我刚才提到了税务局,其实在很多城市,哪个局的情况都差不多。目前,政府部门的数据孤岛化很厉害,信息无法共享。举个例子,现在的“黄金周”,各大城市都堵车严重,这背后的技术性原因之一就是,旅游部门和交通部门的信息无法共享。交通部门看不到旅游部门的数据,它就无法准确、有效地的规划交通。
如何解决孤岛化的问题?从技术上讲,一个方式是将数据放在同一朵云上集中储存,还应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
当然,解决这个问题更涉及到政府组织结构、职能架构等方面的重新整合问题。比如,在市民服务中心,很多部门的服务区都是分开的,其背后就是因为各部门并没有实现信息共享。当信息实现了充分的共享,一个部门就行了,这是一个流程的重新再造和政府职能的重新划分问题。
构建智慧城市要“自上而下”
《南风窗》:在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的被“整合”,会不会导致个人隐私的危机?
涂子沛:个人信息数据的开放,并不是把原始数据毫无保留地进行开放,而是要经过处理,而这种处理的成本并不低。必须用足够的人力和技术对这些数据进行“清洗”,涉及国家安全、市民隐私的信息不能开放。大数据,并不是所有数据都是和开放,不能一刀切。
历史上,美国联邦政府曾希望建立全国统一的身份证。现在,美国人日常生活中主要有驾驶证、护照和社会安全号这3证。由于涉及公民个人隐私的问题,统一身份证一直没有实现,这背后是多方的博弈。
《南风窗》:广州一直在打造智慧城市,从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角度来看,你认为一座智慧城市应该是什么样的?你有什么建议?
- 物联网概念板块深度分析 (02-21)
- 200余所国内高校或将设立云计算专业(07-21)
- 多网融合下的物联网安全问题分析 (07-27)
- 物联网与电信网融合技术(02-04)
- 物联网智能精神病人定位管理系统方案 (04-09)
- 通信网络安全防护综述(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