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硬件设计 > 硬件工程师文库 > 人脸识别真的安全吗?iPhoneX为例讲解其中的数据威胁问题

人脸识别真的安全吗?iPhoneX为例讲解其中的数据威胁问题

时间:09-18 来源: 点击:

iPhoneX的的人脸识别技术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刷脸狂潮。在我们沉浸在可以刷脸觉得兴奋的时候,我们是是否想过,人脸识别技术她真的安全吗,我们的数据是否能的到最高的保障。  

iPhoneX人脸识别引发怎样的数据安全的思考?

  今年的苹果发布会上,iPhone X的"前刘海"一时之间成为观众焦点,它所具有的人脸识别、双摄、增强现实等新特质成为了最大的卖点。iPhone X号称"定义未来智能手机形态",引领下一个10年,以碾轧iPhone 8/iPhone 8Plus的态势,致敬智能手机教父级人物史蒂夫 · 乔布斯。

  

  3D人脸解锁何以成为现实

  人脸识别功能Face ID无疑是iPhone X的杀手锏,发布会上Face ID的9大特征被隆重介绍:人脸验证、原深感镜头、注册简单、专门的神经网络、安全自然、用户隐私、注意力感知、自适应性和Apple Pay以及其他应用协同工作。库克针对Face ID的安全性进行强调,如果说原来的Touch ID有五万分之一的可能被破解,那么Face ID被别人打开的概率可能只有百万分之一。

  这也得益于"前刘海"中暗藏玄机:8个配件中有4个参与人脸识别(红外相机、泛光照明灯、环境光传感器和点阵投影器)——以3万个采样点为基准,以上前端器件进行人脸图像采集、处理,并建立用户面部3D数据。之后用户每次解锁,最新数据与之前采集数据对比,传输到A11芯片中的神经网络模块神经引擎(Neural Engine )进行处理。

  Face ID科技感爆表,既为新一代iPhone赚足眼球,也带来充足的话题流量。但与此同时,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个人隐私、信息安全的担忧。我们感受一下网友的吐槽:

  某宝也跟风上架了号称防面部识别解锁的神器:

  

  网友调侃中也透露出人们对于面部识别解锁手机这一技术背后的信息安全隐患问题的担忧。美国明尼苏达州民主党参议员艾尔-弗兰肯(AlFranken)表示,苹果可能会通过Face ID这套新解锁系统,搜集用户留下的所谓的面纹数据,进而再泄露这些数据。就在iPhoneX发布一天后,弗兰肯要求苹果详细披露在使用生物技术数据方面所采取的隐私与安全保护措施等情况。

  本次苹果发布会召开前夕,斯坦福大学助理教授迈克尔•科辛斯基(Michal Kosinski)和其学生王轶伦发表了论文《深度神经网络基于人脸图像判断性取向比人类更准确》,利用VGG-Face深度神经网络模型,他们提取脸型、嘴型、鼻型、眉形、面部毛发等面部特征并将其量化,以此训练分类器区分出不同性取向。消息一出,舆论哗然。在同性恋群体仍遭受歧视或偏见的今天,人们纷纷质疑这项研究会严重侵犯个人隐私,技术的触角正跨出公共领域,并延伸至个人空间,试探社会或法律容忍的底线。

  我们联合清博大数据舆情监测系统以"iPhone X""隐私"为监测词组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网友表达的情感属性中,负面情感占比12.43%,中性情感占比29.5%,可见有相当比重的人对iPhone X潜在的个人信息安全隐患抱有非乐观态度。

  玩人脸识别的不止iPhone X

  目前,玩人脸识别的不止iPhone X。在iPhone X面世之前,三星的Note 8、小米的Note 3都应用人脸识别技术解锁。但后者人脸图像采集停留在2D摄像阶段,还闹出用户用机主照片解锁的笑话,人脸识别招致差评。

  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并非智能手机的专利。在门禁系统、摄像监视系统、支付系统等功能设备中,人脸识别如同人的大脑中枢输入甄别,大有可为。我们正在迎来"刷脸时代",社会越来越信息化、数字化,人脸识别向公众衣食住行用等多个生活场景渗透,并在市场攻城略地。

  8月25日,武汉火车站全面宣布刷脸进站;9月1日,支付宝宣布商用刷脸支付;9月5日,杭州大量宾馆可刷脸入住;9月6日,汇丰银行宣布使用人脸识别技术;9月7日,京东、苏宁开启刷脸支付;9月11日,北师大宣布学生宿舍全面启用"刷脸开门"……越来越多的应用场景引入了人脸识别技术。

  人脸识别出卖个人信息

  库克宣称Face ID相较Touch ID安全性提升20倍,这底气来自:iphone X采用红外结构光/结构光双摄,搭载3D结构光深度镜头。手机主动发射特定红外结构光照射被检测物体,从而获取人像的3D图像数据。采用结构光的3D人像解锁能抵御所有的平面攻击。另外,据称苹果云端并不会收集用户脸部3D数据,安全性也因此提高。

尽管如此,数据显示当下全球信息安全现状不容乐观,据2016年数据泄露水平指数(Breach Level Index2016)报告显示,仅2016年上半年全球数据隐私泄露就高达900余次,泄露和违约类型上,身份盗窃、财务窃娶帐号获取分别占比占64%、16%、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