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空气电池的时代会到来吗?
的最终性能,许多锂离子电池的重大技术进步都与正极材料的技术提升密切相关。已知的能够投入实际应用的正极材料包括层状结构的钴酸锂及钴镍锰锂化合物、尖晶石结构的锰酸锂、橄榄石结构的磷酸铁锂。
但是,随着全球电动汽车市场需求的日益增长,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其发展瓶颈主要在于如何提升正极材料的充放电比容量,以满足高比能量、高充放电功率的要求。与现今商用的碳负极材料(实际比容量为330-360 mAh/g)相比,已投入使用的正极材料的实际比容量值仅为120至250 mAh/g之间,该数值依旧远远低于负极材料的容量;其相对较低的比容量/能量密度是目前正极材料的研究现状,正是制约着锂离子电池向前发展的首要因素。其次,正极材料的成本也是影响高容量锂离子电池开发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地,制备正极材料需要大批量地使用稀有过渡金属元素(如钴、镍等)。一方面,钴、镍等金属资源在地球上的储量有限,不适合大规模地开采以及过度消费利用(与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背道而驰);另一方面,使用稀有金属元素会抬升电池的制造成本,不利于未来高性能锂离子电池大规模普及化使用(例如,在储能电站等领域的实际应用)。此外,大量使用钴、镍、锰等重金属会对土壤、水源等环境产生较大的危害,并对人类及动植物的生命构成了严重威胁。
解决方案
然而方法总比问题多,为了进一步提高可充电池的能量密度,减轻电池重量就成了一个突破口。虽然暂时无法找到比金属锂具有更高能量质量比的材料,但我们可以给电池整体来一个减重瘦身,进而提高电池整体的能量密度。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锂-空气电池了。锂-空气电池的理论计算能量密度可以达到12000Wh/Kg,这足以媲美汽油的超高能量密度,使其有望完全替代汽油,真正实现超长旅程的纯电动汽车(图3)。
图3:各类电池之间的对比。
什么是锂-空气电池?
简单点说,与传统锂离子电池以过渡金属氧化物作为正极材料不同,锂-空气电池是一种用金属锂作负极,以空气中的氧气作为正极反应物的电池。金属锂代替石墨作为负极的一个优点是金属锂(3860 mAh·g-1)有着将近10倍于石墨(372 mAh·g-1)的比容(Specific Capacity)。与所有的电池一样,锂-空气电池也是由基本的三部分组成:正极、负极、电解质,外电路由导线连接传导电子,内电路由电解质连通传递离子。其工作原理如图4所示:
图4:锂-空气电池工作原理示意图。
锂-空气电池以金属锂为负极,由碳基材料组成的多孔电极为正极。放电过程中,金属锂在负极失去电子成为锂离子,电子通过外电路到达多孔正极,将空气中的氧气还原,而锂离子穿过电解质到达多孔正极,与氧气和电子形成过氧化锂(Li2O2)(主要产物)。这一反应持续进行,电池便可以向负载提供能量。充电过程正好相反,在充电电压的作用下,放电过程中产生的放电产物首先在多孔正极被氧化,重新放出氧气,锂离子则在负极被还原成金属锂。
由于负极材料是很轻的多孔碳材料,而氧气则从环境中取得,因此锂-空气电池的重量主要取决于正极材料和电解液了。减轻了附中的锂-空气电池因此相较于锂离子电池有了更高的能量密度。
锂-空气电池的分类
锂-空气电池的负极材料是金属锂、正极是能通过O2的多孔碳基材料,我们通常根据电解质的不同将锂空气电池分为四类:非质子性锂-空气电池、水体系锂-空气电池、混合型锂-空气电池和固态锂-空气电池。
图5:四种类型锂-空气电池结构示意图。
非质子锂-空气电池:
典型非质子锂-空气电池设计由一个金属锂阳极、一个添加催化剂粒子的多孔碳基材料阴极,以及溶解锂盐的非质子性溶剂电解质组成。常用的非质子电解质包括有机碳酸盐、醚、酯、锂盐溶剂等。非质子电解质是目前应用最多的电解质,优点是氧溶解度高、对锂腐蚀性小、电池结构简单、可操作性好,缺点是放电产物为固体,容易阻塞空气正极,且锂氧化物中只有Li2O2能在充电过程中分解,电池循环性能较差。
水体系锂-空气电池:
水体系锂-空气电池由锂金属阳极、水电解质和多孔碳阴极组成。水电解质结合了溶解在水中的锂盐。它避免了阴极堵塞问题,因为反应产物是水溶性的。与非质子溶剂相比,水设计具有较高的实际放电潜力。然而,锂金属与水有剧烈的反应,因此水的设计要求锂和电解液之间有一个固体电解质界面。
混合体系锂-空气电池:
水体系-非质子锂-空气电池或叫混合体系锂-空气电池,它的设计试图联合非质子和水体系电池设计的优点。混合
- 锂空气与燃料电池步步紧逼下,锂电池技术还能突破吗?(02-19)
- 锂空气电池未来或击败锂离子电池(05-02)
- 保护锂电池的设计(08-29)
- 关于交直流两用后备电源的设计(12-27)
- 实现扣式锂电池设计方案及影响因素(01-04)
- 以单片机为核心的电池管理系统的解决方案(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