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硬件设计 > 硬件工程师文库 > 什么是三相全波整流电路,三相全波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是什么,三相全波整流电路电路图

什么是三相全波整流电路,三相全波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是什么,三相全波整流电路电路图

时间:04-12 来源:网络整理 点击:

  什么是三相全波整流电路:

  6个整流元件按照固定的连接方式可以构成三相全波整流电路。

  其作用是把交流电整流成为直流电。

  三相全波整流电路常见用在电镀装置、电解装置、直流焊机、充电装置等装置上。整流桥就是将数个整流管封在一个壳内,构成一个完整的整流电路。当功率进一步增加或由于其他原因要求多相整流时三相整流电路就被提了出来。三相整流桥分为三相全波整流桥(全桥)和三相半波整流桥(半桥)两种。选择整流桥要考虑整流电路和工作电压。对输出电压要求高的整流电路需要装电容器,对输出电压要求不高的整流电路的电容器可装可不装。根据三相交流电的频率每一周期变化为上半周2相,下半周1相的规律,三相桥式整流是将交流电每一个变化周期内的上半周2只二极管(正向)导通,下半周1只二极管(正向)导通来获得一个频率周期内上、下波形都能导通的全波(6只二极管)整流输出直流电的

  三相全波整流电路的特性及其工作原理:

  主电路

  其原理图如图1所示。

  习惯将其中阴极连接在一起的3个晶闸管(VT1、VT3、 VT5)称为共阴极组;阳极连接在一起的3个晶闸管(VT4、VT6、VT2)称为共阳极组。此外,习惯上希望晶闸管按从1至6的顺序导通,为此将晶闸管按图示的顺序编号,即共阴极组中与a、b、c三相电源相接的3个晶闸管分别为VT1、VT3、VT5,共阳极组中与a、b、c三相电源相接的3个晶闸管分别为VT4、VT6、VT2。从后面的分析可知,按此编号,晶闸管的导通顺序为 VT1-VT2-VT3-VT4-VT5-VT6。

  主电路原理说明

  整流电路的负载为带反电动势的阻感负载。假设将电路中的晶闸管换作二极管,这种情况也就相当于晶闸管触发角α=0o时的情况。此时,对于共阴极组的3个晶闸管,阳极所接交流电压值最高的一个导通。而对于共阳极组的3个晶闸管,则是阴极所接交流电压值最低(或者说负得最多)的一个导通。这样,任意时刻共阳极组和共阴极组中各有1个晶闸管处于导通状态,施加于负载上的电压为某一线电压。此时电路工作波形如图2所示。

  α=0o时,各晶闸管均在自然换相点处换相。由图中变压器二绕组相电压与线电压波形的对应关系看出,各自然换相点既是相电压的交点,同时也是线电压的交点。在分析ud的波形时,既可从相电压波形分析,也可以从线电压波形分析。从相电压波形看,以变压器二次侧的中点n为参考点,共阴极组晶闸管导通时,整流输出电压 ud1为相电压在正半周的包络线;共阳极组导通时,整流输出电压ud2为相电压在负半周的包络线,总的整流输出电压ud = ud1-ud2是两条包络线间的差值,将其对应到线电压波形上,即为线电压在正半周的包络线。

  直接从线电压波形看,由于共阴极组中处于通态的晶闸管对应的最大(正得最多)的相电压,而共阳极组中处于通态的晶闸管对应的是最小(负得最多)的相电压,输出整流电压 ud为这两个相电压相减,是线电压中最大的一个,因此输出整流电压ud波形为线电压在正半周的包络线。

  由于负载端接得有电感且电感的阻值趋于无穷大,电感对电流变化有抗拒作用。流过电感器件的电流变化时,在其两端产生感应电动势Li,它的极性事阻止电流变化的。当电流增加时,它的极性阻止电流增加,当电流减小时,它的极性反过来阻止电流减小。电感的这种作用使得电流波形变得平直,电感无穷大时趋于一条平直的直线。

  为了说明各晶闸管的工作的情况,将波形中的一个周期等分为6段,每段为60o,如图2所示,每一段中导通的晶闸管及输出整流电压的情况如表所示。由该表可见,6个晶闸管的导通顺序为VT1-VT2-VT3-VT4-VT5-VT6。

  图3 给出了α=30o时的波形。从ωt1角开始把一个周期等分为6段,每段为60o与α=0o时的情况相比,一周期中ud波形仍由6段线电压构成,每一段导通晶闸管的编号等仍符合表1的规律。区别在于,晶闸管起始导通时刻推迟了30o,组成ud 的每一段线电压因此推迟30o,ud平均值降低。晶闸管电压波形也相应发生变化如图所示。图中同时给出了变压器二次侧a相电流 ia 的波形,该波形的特点是,在VT1处于通态的120o期间,ia为正,由于大电感的作用,ia波形的形状近似为一条直线,在VT4处于通态的120o期间,ia波形的形状也近似为一条直线,但为负值。

由以上分析可见,当α≤60o时,ud波形均连续,对于带大电感的反电动势,id波形由于电感的作用为一条平滑的直线并且也连续。当α>60o时,如α=90o时电阻负载情况下的工作波形如图4所示,ud平均值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