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石墨烯行业,批量制造的六大难题
石墨烯目前最靠谱的似乎是在新型的电池中,更确切的说实在新型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研究。但是,似乎人们或有意或无意的都回避了一个问题,石墨烯的批量制造问题。
这个与纳米材料的状况很接近。石墨烯的很多特别性能都是建立在其单层结构上。但是批量获得一个原子厚度的石墨单层在未来的几年我看不到希望。
最终很可能走向这样的结果:像当年的纳米材料一样,我们对石墨烯的制造会渐渐沦为比较薄的石墨片状结构,至于到底是单层还是几十层或者更多,天知道!(纳米材料的批量制造技术就是如此,我们很快就将纳米材料的制造技术降低到如何将尺寸做到100纳米下,至于纳米材料最基本的要求,即对其微观结构的排列,谁去管他!)不得不承认,我们在对新兴技术的庸俗化方面的本事的确不小。
国内的对新技术的理解和开发,速度惊人。但是有时候一些问题不由得让人担心。
江苏已经出现了一大批用石墨烯为名头的企业。我都不知道在石墨烯的批量制造还没有影子的情况下,他们拿什么去销售。但是,人家就是有本事每年将石墨烯销售了几千万甚至更多。据说主要用于LED的散热。用脚趾头也能想得到,他们的所谓的石墨烯其实就是石墨(这个东西本来即使片状结构,本来就可以导热和导电)。无非是利用一个噱头增加销售,获得国家经费支持。这种做法对石墨烯的未来开发到底是好是坏,目前不得而知。好处是,企业用这种方法是石墨烯在市场推广方面先混一个脸熟,真的技术突破了,大家只会惊喜大大的。也就是赚足了吆喝,造足了声势,降低了未来的市场接受难度。坏处就是怕一群混蛋搅浑了一池春水,坏了名声。以后即使真的有了好的石墨烯技术,在资本市场和产品市场也没那么吸引眼球了。那样的话,对那些辛辛苦苦从事石墨烯的开发的机构来说,绝对是灾难。
批量制造单层石墨烯从09年开始就不是什么难题
就是在铜箔基底上化学气相沉积。现在国内卖化学气相沉积做单层石墨烯的炉子的厂商都一堆了。而且买石墨烯做下游正经的应用肯定要做拉曼光谱表征,这是最基本的质量控制,没有人如你所说的这么傻。拉曼光谱很容易分辨石墨烯是单层还是多层,而且拉曼光谱仪早就被国内厂商给白菜化了
你怎么能用过时的错误的信息来误导不了解内情的读者
批量制造单层石墨烯至今仍是难题
虽然CVD以及各种变种CVD在单层石墨烯制备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最近已经可以制造厘米级的单层石墨烯单晶。但是从工业制造或者商品化制造的角度来说,批量制造石墨烯仍然存在巨大的困难。
困难1:
高品质单层石墨烯的制备规模,受限于CVD设备的腔体尺寸。现有CVD方法还不能实现单层石墨烯的连续制备。虽然日本人展示过所谓的长达100米的石墨烯,但是材料表面破洞很多,完全不堪使用。CVD石墨烯的连续制备技术以及产品良率问题,目前都还没有解决好。
困难2:
高质量的石墨烯转移方法,常用的湿法刻蚀转移,往往带来褶皱、杂质、破损等问题,难以实现大批量的转移;多年前韩国人搞的辊对辊技术,根据国内一些厂商的实践表明,存在很多细微但是难以解决的问题,也不堪使用。
困难3:
困难1和困难2的结合,即实现CVD石墨烯的连续化制备和转移,两者匹配对接,形成自动化的生产技术,这在前两个困难没有解决的情况下是没有啥出路的。
困难4:
即使解决了上述三个困难,石墨烯面对现有的一些技术并不存在多少优势,比如ITO,比如碳纳米管膜,比如纳米银线。。石墨烯面临强劲的竞争对手,能否胜出还很难说。
困难5:
即使石墨烯连困难4也解决了,还有个商业角度的困难:为了干掉ITO,石墨烯售价必然不能高,于是乎产品的附加值太低,利润率太低。
困难6:
有些人借着石墨烯的名头浑水摸鱼、挂羊头卖狗肉,败坏行业的声誉,摧残行业的长远前景,令人忧虑。石墨烯有关的新闻和会展,炒作风气过甚,不少已经沦为资本运作和股市操作所需的故事了。
一些网友对某些技术成果的理解,他们往往会把宣传上的,理论上的以及理想状态下的东西当作实际存在的东西。可是事实上我们真正从事材料科学研究的人对此中苦真是不足为外人道。
形势分析:
一个蒙脱土的插层化合物,到现在都没有真正被市场接受。
想石墨烯这样的高表面能的东西要稳定存在并使用谈何容易?
而行业内的人士如果不是专心于后续的开发,而是热衷于炒作概念,破环型开发技术资源,那么后果绝对是灾难性的。
如何评价一个新技术,尤其是材料科学的技术,本身就是很不
- 石墨烯电池引起热议:或是“炒作”?(02-17)
- 是什么制约了石墨烯电池产业化市场的应用?(02-11)
- 世界首款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产品竟遭质疑?(07-16)
- 一起来看“万能”石墨烯电池的进击(02-26)
- 不容错过!2015年十大前沿电池科技盘点(02-26)
- 超级电容、锂电池和石墨烯电池对比分析(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