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硬件设计 > 硬件工程师文库 > 电信系统中的TEC控制器应用

电信系统中的TEC控制器应用

时间:07-29 来源:ADI 点击:

  简介

  在光纤电信系统中,激光二极管用作发送信号的发射激光器,以及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和光放大器(SOA)的泵激光器。在这些应用中,激光器的特性(包括波长、平均光功率、效率和消光比)必须保持稳定以确保电信系统的整体性能良好。然而,这些特性取决于激光器的温度:只要温度发生漂移,波长就会改变,转换效率将会降低。要求的温度稳定性介于±0.001°C至±0.5°C,具体数值视应用而定。

  为了控制温度,需要一个由热敏电阻、热电冷却器(TEC)和TEC控制器组成的环路。热敏电阻的阻值与温度成比例变化(反比或正比,取决于热敏电阻类型),当配置为分压器时,可利用它来将温度转换为电压。TEC控制器将该反馈电压与代表目标温度的基准电压进行比较,然后控制流经TEC的电流,从而调整TEC传输的热量。

  上述系统的一般框图如图1所示。激光二极管、TEC和热敏电阻位于激光模块内部。TEC控制器ADN8833或ADN8834读取热敏电阻的反馈电压,并向TEC提供驱动电压。使用微控制器监测和控制热环路。注意,热环路也可以在模拟电路中构建。ADN8834内置两个零漂移斩波放大器,可将其用作PID补偿器。

  本文将说明电信系统中激光二极管热控制系统的组成,并介绍主要器件的关健规格。本文的目的是从系统角度阐述各项设计考虑,为设计人员构建一个具有良好温度控制精度、低损耗、小尺寸的高性能系统提供全局性指南。

  图1.激光模块的温度控制系统

  TEC:热电冷却技术

  热电冷却器包括两片表面陶瓷板,其间交替放置P型和N型半导体阵列,如图2所示。

  当电流流经这些导体时,热量将在一端吸收并在另一端释放;当电流方向相反时,热传输也会反向。该过程称为珀尔帖效应。N型半导体中的载流子是电子,因此,其载流子和热量从阳极流向阴极。对面的P型半导体具有空穴载流子,热量也沿相反方向流动。

  图2.带散热器的TEC模块

  取一对P-N半导体对,用金属板将其连接起来,如图3所示;当电流流过时,热量将沿一个方向传输。

  改变直流电压的极性可改变热传输方向,传输的热量与电压幅度成比例。由于既简单又鲁棒,热电冷却被广泛用于电信系统的热调理。

  图3.珀尔帖效应:P-N半导体对的热流

  选择TEC模块

  选择TEC模块时,需要考虑系统中的许多因素,如环境温度、对象目标温度、热负荷、电源电压和模块的物理特性等。必须认真评估热负荷,确保所选TEC模块有足够的容量来将热量从系统泵出以维持目标温度。TEC模块制造商在数据手册中通常会提供两条性能曲线。一条曲线显示电源电压范围内不同温差(ΔT)下的热传输容量,另一条曲线显示电源电压和ΔT的不同组合所需要的冷却/加热电流。设计人员可以估计模块的功率容量,确定它能否满足特定应用需要。

  TEC控制器操作和系统设计

  为了利用TEC补偿温度,TEC控制器应能根据反馈误差产生可逆差分电压,并提供适当的电压和电流限值。图4为ADN8834的简化系统框图。主要功能模块包括温度检测电路、误差放大器和补偿器、TEC电压/电流检测和限值电路、差分电压驱动器。

  图4.单芯片TEC控制器ADN8834功能框图

  差分电压驱动器

  TEC控制器输出一个差分电压,使得通过TEC的电流可以带走连接到TEC的对象的热量,或者平稳地变为相反极性以加热该对象。电压驱动器可以是线性模式、开关模式或混合电桥。线性模式驱动器更简单且更小,但效率不佳。开关模式驱动器具有良好的效率——高达90%以上——但输出端需要额外的滤波电感和电容。ADN8833和ADN8834使用混合配置,含有一个线性驱动器和一个开关模式驱动器,体积较大滤波元件的数量减半,同时能够保持高效率性能。

  电压驱动器设计对控制器至关重要,因为它占用了大部分功耗和电路板空间。优化的驱动器级有助于最大程度地缩减功率损耗、电路尺寸、散热器需求和成本。

  利用NTC热敏电阻检测温度

  图5显示了负温度系数(NTC)热敏电阻在温度范围内的阻抗。由于它与温度具有相关性,因此可将其连接为分压器,从而将温度转换为电压。典型连接如图6所示。当RTH随温度而变化时,VFB也会变化。增加一个Rx与热敏电阻串联,便可相对于VREF将温度电压传递函数线性化,如图7所示。必须将其与模块壳内部的激光器紧密耦合,隔绝外部温度波动影响,使其能精确检测温度。

  图5.NTC阻抗与温度的关系曲线

  图6.NTC热敏电阻连接为分压器以将温度转换为电压

  图7.VFB与温度的关系

  误差放大器和补偿器

模拟热反馈环路包括两级,由两个放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