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硬件设计 > 硬件工程师文库 > 苹果新专利解析:全固态电池到底是何种技术?

苹果新专利解析:全固态电池到底是何种技术?

时间:02-22 来源:雷锋网 点击:

  在2015年11月份,美国专利商标局公布了苹果公司一项与固态电池充电技术相关的新专利,这次是便携设备的固态电池充电技术。

  实际上,自2012年来,苹果公司就已经积极开始布局全固态电池技术的专利,期待能把这种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有柔性潜力的新型电池用在iPad、MacBook等设备以及以后将要发展的柔性电子设备上。

  那么到底全固态电池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技术,会引起苹果公司的重点关注呢?

  什么是全固态电池?

  如果通俗地讲,全固态电池就是里面没有气体、没有液体,所有材料都以固态形式存在的电池。而考虑到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电池为锂离子电池,我们在这里将默认把"全固态锂离子电池"当做全固态电池的代表(暂时忽略全固态锂硫等新型电池)。

  本文也会着重介绍全固态锂离子电池(以下将全部简称为"全固态电池")的各方面,以飨读者。

  一般来说,锂离子电池主要由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结构壳体等部分组成,其中电解液使得电流可以在电池内部以离子形式传导。电解液技术是锂电池的核心技术之一,也是现在电池工业中利润很高的一个组成部分。

  

  锂离子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其中Li+(锂离子)在内电路中,通过电解质(electrolyte)传导

  但是很多读者可能发现过自己的锂电池用久后有的会鼓胀,而在更极端的小概率事件下,有的甚至会发生危险(比如近来的扭扭车的电池爆炸事件,导致了相关的生产企业和电池企业遇到了全面的困难)。另外一般来说,现在的锂离子电池的工作温度范围有限,在40 度以上的高温下寿命会急剧缩短,安全性能会也出现很大的问题(所以特斯拉MODEL S会有一套严格的电池温控系统,就是为此)。

  实际上,以上所说的几个安全方面的问题都是与我们现在电池用的有机体系的电解液直接相关的。

  而为了解决电池安全问题,提高能量密度,目前科研界和工业界都在研发以及生产全固态电池,也就是把传统的锂离子电池的隔膜和电解液,换成固态的电解质材料。那么说来说去,相比于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普通锂离子电池,全固态电池的优点主要有哪些呢?

  固态电池有哪些优势?

  优势之一:轻--能量密度高

  使用了全固态电解质后,锂离子电池的适用材料体系也会发生改变,其中核心的一点就是可以不必使用嵌锂的石墨负极,而是直接使用金属锂来做负极,这样可以明显减轻负极材料的用量,使得整个电池的能量密度有明显提高。

  此外,许多新型高性能电极材料,可能之前与现有的电解液体系的兼容性并不好,但是在使用全固态电解质后该问题可以得到一定的缓解。

  综合考虑到以上两大因素,全固态电池相比于一般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可以有一个较大幅度的提升:现在许多实验室中,都已经可以小规模批量试制出能量密度为300-400Wh/kg的全固态电池了(一般锂离子电池是100-220Wh/kg)。

  从能量密度的数据上看,或许全固态电池真的有希望让我们的生活从"一天一充"升级到"两天一充"。

  另外,电池技术的前进受到电化学规律的制约,其容量上升是有理论极限的,一般很难以一个较大的幅度产生飞越式的、颠覆式的发展。因此建议广大读者擦亮眼睛,一但发现有性能"翻一/几番","几分钟充满电","成本下降70%"一类新闻时,要加倍警觉,因为此类新闻宣传误导的嫌疑很大,而背后存在的问题往往总是避而不谈。

  优势之二:薄--体积小

  实际上,体积能量密度对于电池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参数,如果就应用领域来说,要求从高到低是消费电子产品》家用电动汽车》电动公交车。

  如果通俗地讲,就是体积能量密度高了,因此相同质量的电池才能做的体积更小。

  电子产品中的可用空间往往很有限,很多产品(例手机、平板电脑)有近1/3左右的体积和质量已经被电池占据,而且在广大生产厂商和消费者希望对电池进一步提高容量(增加续航)和压缩体积(便携美观和便于设计)的要求下,高压实、体积能量密度最高的钴酸锂(LCO)电池依然是当仁不让的主流产品。

  传统锂离子电池中,需要使用隔膜和电解液,它们加起来占据了电池中近40%的体积和25%的质量。而如果把它们用固态电解质取代(主要有有机和无机陶瓷材料两个体系),正负极之间的距离(传统上由隔膜电解液填充,现在由固态电解质填充)可以缩短到甚至只有几到十几个微米,这样电池的厚度就能大大地降低 --因此全固态电池技术是电池小型化,薄膜化的必经之路。

不仅如此,很多经过物理/化学气相沉积(PVD/CVD)制备的全固态电池,其整体厚度可能只有几十个微米,因此就可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