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硬件设计 > 硬件工程师文库 > CarPlay中国首秀,第四屏之争再起硝烟

CarPlay中国首秀,第四屏之争再起硝烟

时间:10-05 来源:互联网 点击:

  早在2013年,苹果就曾发布了"iOS in the Car"计划,并于2014年取名为CarPlay。然而,这么长时间过去了,对于国内消费者而言CarPlay一直是"干打雷不下雨"——就是见不到实物。如今,伴随着新款凯迪拉克ATS-L的上市,CarPlay终于算是正式走近了国人身边。不要小看这一首秀。无论对于CarPlay还是凯迪拉克,乃至车载电子系统的革新来说,意义非凡。

  

  为什么要有CarPlay?

  为什么要有CarPlay?极简的回答:没有就连不了iPhone。相信很多人已经体验过不少车型的手机映射功能,但几乎所有的产品都千篇一律地不支持iPhone。为何?自然是iOS的系统所致。苹果就这样,它不支持谁也没办法。

  为什么一定要实现这个功能?持续做好车载系统,让车载系统比手机还好不行吗?嗯,且不说车载系统的研发与进步能否跟得上手机系统的节奏。即便有一个"X布斯",真的用尽心力做出了比iOS和安卓都牛、都好用的车载系统,并且人机体验超过了最好的iPhon6S,这也并不意味着人们对于手机驳接车载系统没有需求。作为与主人朝夕相处寸步不离的随身智能设备,手机的实时更新是任何一个终端设备不能比的——PC不能比、PAD不能比,车载系统当然也不能比。

  打个简单的比方:你刚刚在手机上查到了接下来要去的饭馆。上车后如果用手机导航,凭借系统默认信息会非常便捷直观。此时如果你想改用车载系统导航,即便再先进、再人性化的系统,输入和选择目的地这些环节是少不了的吧?或许此时你已经忘了刚才查的饭馆叫什么名字了,然后还得把手机翻出来再看……

  这只是最常见、最普通的例子,类似的其他情况还有很多。例如手机刚刚更新的新歌,直接听很方便。用车载系统呢?你又得重新搜索一遍,又麻烦又费流量。还有手机上的微信、短信、电话等等,这些都是车载系统兼顾不了的。

  那么直接用手机不就行了,何必一定要车载相连呢?嗯,这个问题你可以在新款ATS-L上找到答案。设想一下,直接在8寸触屏上操作,整个体验就跟操作CUE 一样。相反,如果是一手握着方向盘,然后另一只手单手握着手机点来点去会是啥感觉呢?进一步想,如果是一部不太适合单手操作的iPhone6 Plus又是啥感觉?以笔者的体验来看,差别之大堪称天壤之别——前者稳当、直观、安全,后者狼狈(尤其是在输入的时候)、危险,害怕挨罚。

  深度看为什么要有CarPlay:第四屏的特点所致

  之前体验过手机映射的人,可能会对苹果此举颇有微词:iOS的封闭真是无处不在,看人家安卓多开放,用不着CarPlay也照样实现车载系统与手机的驳接。

  看似很有理的说法,但却显露出了对于车载第四屏特点的无知。车载显示屏看起来和一个8寸PAD差不多,貌似找一部8寸PAD扣上去就一切OK。果真如此的话,那各路厂商煞费苦心地开发人机交互系统(如凯迪拉克CUE、宝马iDrvie等)岂不是吃饱了撑的?车载系统与日常电子触屏产品(手机、PAD)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要符合车用人机工程。这种"符合",说浅了是方便,说深了直接涉及到安全乃至法规(例如很多国家就有明文规定,车载系统的导航在车速超过一定范围时是不能输入的,这一点使用过原厂导航的应该都有印象)。

  这种人机工程设计是一个系统性的东西,绝不仅仅是图标怎么摆、菜单怎么设、图标的大小等等这么简单。例如CUE的界面很多人可能觉得不如iPAD直观、方便,那其实是在静态下。一旦车开起来,很多人就会立刻体会到驾驶状态下CUE的操作要优于iPAD太多了。

  CarPlay 的道理也一样。体验过ATS-L CarPlay界面的人会发现,虽然图标的形状很"苹果",但布局方式却与iPhone有很大不同,更别说是手机界面的简单映射了。目前能够在CarPlay上实现的功能也不多,只有电话、音乐播放、导航、SIRI、信息等寥寥几项。是因为苹果抠门、或者是技术不到位吗?当然都不是。直接映射实现起来非常简单,但这会增加行车安全隐患。而怎样的界面和功能实现方式能真正适合车用,这需要一个逐步研发和积累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从体验可以发现,CarPlay刻意强化了SiRi的功能,通过它可以实现很多功能项,如设导航、拨电话、放音乐等等,甚至包括触屏无法涉及的项目。为何?因为语音控制正好适用于行车。这无形中也提升了SiRi的实用价值——很多人平时可能从来想不起用SiRi,但到了 CarPlay里,它很可能就成为了最常用的功能项。

  为什么会是凯迪拉克率先采用CarPlay,其优势何在?

为何凯迪拉克成了首个采用这套系统的豪华品牌呢?直观看,我们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