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行业热搜榜十大关键词
自动化产线升级优势多,已成锐不可当的发展趋势,然而,对于众多传统型或正在经历产线转型过程的制造业者来说,自动化生产线并非一蹴可几。转型过程中的成本考量、人才培育、系统整合等,俨然成为制造业者力求升级转型的第二波挑战。
3D打印
作为高精尖的辅助设备,在全球范围内工业级3D打印机应用于较高端的航天军工、生物医疗、汽车、船舶等领域,中国亦有相似之处。"其实国内不少大型企业比如广汽集团,早开始用我们的机器,只是没有宣传而已。"一位不愿具名的美国3D打印巨头STRATASYS的中国华南区销售主管冷静看待外界对3D打印的"稀奇"。但他已感受到国内尤其是制造业发达的珠三角地区,大中型企业对工业级3D打印机的需求正逐年提升。
在向智能制造转型的背景下,除继续在原有高端领域深耕外,国内工业级3D打印设备及服务能否进一步应用于加工制造等工业领域,取得超过全球平均水平的增速,值得期待。根据Wohlers report2014统计数据,从1988年至2013年,售价5000美元以上的工业级3D打印机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30.9%,经济危机后2010年至2013年的平均增速为22%,但2013年提升至26.4%销量达到9832件,并预测2015年全球工业级3D打印机的销售将超过15000件,其中定价于5000-20000美元的机器将占据销售主导。
尽管与个人桌面级3D打印机在近两年取得的3位数增长相比逊色,但多位业内人士认为,从"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元年开始,工业3D打印将打破多年的"不温不火",有望迎来市场放量的一天。"中国工业3D打印最好的时代可能才刚刚开始。"全球知名的3DInside Printing全球巡展策展商珠海再生时代董事总经理李广连表示。他认为,在国家战略发展的支撑之下,讲求高质量、高精度的工业3D打印产业将伴随企业转型而逐步成长,就此开拓高端与高附加值的全新工业应用市场。
面对"中国制造"的升级版,3D打印将如何真正成为国内企业跨越PMI枯荣线、迈向"智造"的强大助推器?现实矛盾难以忽视:一面工业级3D设备普遍昂贵,材料局限性较大,精度、速度与效率不太尽人意的产业局限客观存在,另一面是中国级工业4.0过程中潜伏的规模个性化定制巨大市场开始启动。
无人工厂
无人工厂又叫自动化工厂、全自动化工厂,是指全部生产活动由电子计算机进行控制,生产第一线配有机器人而无需配备工人的工厂。30年前,世界上第一个无人工厂在日本诞生,现在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人力成本的提升,无人工厂在世界范围内逐渐普及。目前,主要经济体纷纷将发展机器人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并以此作为保持和重获制造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机器人革命"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一个切入点和重要增长点,将影响全球制造业格局。
今年5月2日,广东东莞第一家民营"无人工厂"开始投入建设,这标志着当地"机器换人"战略进入新阶段。作为中国家电企业最先开启互联网转型的代表,海尔位于沈阳的冰箱无人工厂打造的"智能交互制造平台"前联研发、后联用户,通过打通整个生态价值链,实现用户、产品、机器、生产线之间的实时互联,从而使用户在家中通过网络定制自己的冰箱成为可能。当前,工业4.0浪潮正席卷全球,我国正在编制的《中国制造2025》也将工业智能化作为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可以说,海尔沈阳冰箱无人工厂以智能互联为基础,以用户个性化定制为主线,以全流程整合为途径,已成为中国制造2025率先落地的最佳样本。
机器人产业,并不能单独支撑起整个生产,良好的基础设施,稳定的政治局势,完整而集中的产业链与产业聚集,熟练的技术工人与工程师,甚至,经过多年扩招的高校提供的较高质量的劳动力,都是不能移动的。所以,即便是无人工厂,即便是资本替代人,经过三十年的积累,中国仍具优势。
实际上,这个过程已经发生过。随着汽车制造业的转移,许多巨头公司,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经进驻中国。"无人工厂"的开建或许不能完全缓解用工荒的现象,但将对我国机器人产业产生积极影响。
- 控制级设计在智能工厂自动化系统中所面临的挑战(05-14)
- 工业4.0的大数据在西门子、博世的应用案例(07-12)
- 如何为现有工厂提供IIoT解决方案(07-18)
- 工业机器人技术科普及全球知名企业盘点(05-23)
- 工业4.0与物联网,智能制造是关键(05-08)
- 工业4.0的九大技术支柱(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