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防抱死制动系统提高摩托车安全性
防抱死制动系统(ABS)可减少事故发生并帮助挽救生命。对于双轮或四轮机车来说,这一点已广为人知并久经验证。虽然目前双轮摩托车和滑板车还未像四轮机车那样广泛采用ABS系统,但有越来越多的理由支持他们在未来广泛采用ABS系统。
飞思卡尔半导体公司是ABS系统的领先半导体供应商,自20世纪80年代该技术广泛用于地面车辆时便是如此。飞思卡尔具有悠远的历史和有关应用方面的洞察,能战略性地了解并解决单轮摩托车、双轮摩托车和滑板车应用的行业要求。
ABS系统为摩托车和滑板车带来的益处
ABS系统最初于1978年开始用于高端汽车,自2007年开始,在欧盟销售的所有新出厂轿车均须安装ABS系统[1]。在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于2011年9月1日颁布了《美国联邦机动车安全标准》(FMVSS 126),要求毛重在4536公斤(10000磅)或以下的乘用车、多用途车、卡车和公共汽车必须使用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C,内置ABS) [2]。在印度,2015年政府开始要求新出厂乘用车和其他四轮车辆必须安装ABS系统[3]。
2013年,全球的摩托车销量为9950万辆,摩托车业预计将实现5.9%的年增长,2018年销量将达1.324亿辆[4]。与汽车采用ABS系统的历史相似,第一个双轮ABS制动系统于1988年在高端摩托车上安装。虽然有几个厂商现在提供ABS系统,这些系统都主要用于高端机型,并未扩展至小排量机车。在印度和中国,销量最大的是排量为150cc以下的双轮机车、摩托车和滑板车,占市场销量的90%[5]。图1表明,中国和印度的双轮机车销量日益增长。2014年,全球ABS普及率预计将接近4%,而印度和中国目前的ABS普及率为0%[5]。
图1. 中国和印度双轮机车增长趋势 – 按生产商统计 [6]。
事实胜于雄辩,以下事实说明在双轮机车中安装ABS系统的成效:
• 2006年,在欧盟25国,摩托车里程占行车总里程2%,但摩托车事故死亡人数占道路交通死亡总人数的16%。
• 根据2013年公路事故统计数据,全球26.3%的道路交通事故与双轮机车有关,此类事故死亡人数达39353人 [3]。
• 根据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IHS)2013年统计,与未安装ABS的同型号摩托车相比,选装ABS的摩托车致死事故数量要低31%[8]。
采用ABS(防抱死制动系统)提高摩托车安全性
• 美国公路损失数据研究所2013年统计数据表明,与未安装ABS的摩托车相比,装有ABS的摩托车碰撞险索赔率要低20% - 若安装了ABS组合控件(前轮和后轮均安装ABS)则要低31%[8]。
• 对于时速100公里的一般驾驶者来说,ABS可将刹车距离缩短15%[9]。
• 借助ABS,有经验的摩托车驾驶员和驾车新手均可缩短刹车距离[8]。
图2对比说明了已安装和未安装ABS系统对摩托车产生的影响。
图2. 安装ABS后,摩托车刹车距离(一般情况下,驾驶者初始速度为100公里/小时)通常会大大缩短。安装ABS系统后,刹车距离缩短,摩托车驾驶者遭遇致命碰撞的可能性就会降低31%[9]。
消费者报告将ABS称为"摩托车最宝贵的功能" [10]。
立法推动实施
即使上文关于安全因素的论述还不足以说服双轮机车生产商加装ABS系统,但世界各地的政府已被说服并要求它们加装此装置。
2016年,欧盟将强制要求发动机排量超过125CC(立方厘米)的新出厂摩托车必须安装ABS[8]。到2019年,欧盟所有排量50CC以上的双轮机车必须安装ABS。该项欧盟指令预期将在亚洲和美洲采用。
现有及未来立法将鼓励更多供应商开发适用于双轮机车的ABS制动系统。
适用于双轮机车的ABS制动系统
在ABS制动系统中,用轮速传感器或音轮测量机车驾驶速度。ABS电子控制单元(ECU)中的微控制器(MCU)利用这些测量结果判断车辆是否将停转。这种情况发生时,MCU向ECU中的集成电路(IC)发出模拟混合信号(AMS) ,驱动液压阀并调整制动缸对踏板的压力。这种制动可每秒发生几次。图3显示了这些制动单元在摩托车上的位置。
采用ABS(防抱死制动系统)提高摩托车安全性
图3. 摩托车ABS组件与四轮汽车系统上的ABS组件相似 [7]。
通常,摩托车生产商的一级供应商提供的是双轮和单轮系统。借助双轮系统,也可使用针对乘用车设计的ABS AMS IC,因为它拥有足够的功能。然而,若要保证单轮系统的成本效益,必须采用一种完全不同的方法来实现单轮制动 – 也就是一种独立设计。这就需要采用两种完全不同的设计/开发路径。图4展示了双轮系统中ABS AMS IC的组合输出和未使用输出,以及相关劣势,还显示了一个独立的单
- 嵌入式设计的那些安全性考虑事项(10-10)
- 用节省燃料的启动/停止系统为汽车电子产品供电(08-17)
- 新型汽车设计需要降压-升压型转换器(07-02)
- 汽车电子极近场EMI扫描技术方案 (01-20)
- 最大限度地减小在汽车环境中的EMI(02-14)
- 看半导体公司如何助力车联网技术(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