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硬件设计 > 硬件工程师文库 > 火车站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建议方案

火车站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建议方案

时间:02-11 来源:互联网 点击:

  一、概述

  "节能、智能科技与美学,21世纪建筑业的主题。"

  现代建筑中照明系统对于能源的消耗已经高达35%,建筑界已经引入"绿色"照明的概念,其中心思想是最大限度采用自然光源,设置时钟自动控制,采用照度感应和动静传感器等新技术。

  同时,现代电子技术已为我们和生活方式带来无数的乐趣。如何让应用电子技术实实在在的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让我们的生活更轻松、多彩!让我们的建筑也会随心而变——建筑是永恒的,音乐是流动的,灯光是多变的!让灯光自由组合!

  二、 系统功能和优点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在火车站中应用的功能和优点:

  1、实现照明控制智能化

  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后,可使照明系统工作在全自动状态,系统将按预先设置切换若干基本工作状态,根据预先设定的时间自动地在各种工作状态之间转换。例如,在售票厅和候车厅人流量高峰期,此时车站的人流量最大,可以打开所有售票厅以及候车厅的所有区域灯光,以方便人员进出;在白天室外照度充足时,就可以关闭车站内部分照明回路,仅保持1/2或1/3照度,以节约能源;在夜里,对于大型火车站来说,人流量也非常之多,可以打开售票厅以及候车厅的所有回路,方便乘客的出入;在火车进站时,通过安装在车道站台上的红外对射传感器,可自动打开车道站台上的照明回路,以方便乘客的上下车。

  另外可以通过安装在车站值班室或控制室内的可编程控制面板,根据特殊情况,随时切换不同场景,以适应各种情况下对灯光的要求。

  2、可观的节能效果

  节约能源和降低运行费用是业主们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能够通过合理的管理,根据不同日期、不同时间按照各个功能区域的运行情况预先进行光照度的设置,不需要照明的时候,保证将灯关掉,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能用最经济的能耗提供最舒适的照明;系统能保证只有当必需的时候才把灯点亮,或达到所要求的亮度,从而大大降低了能耗。

  3、延长灯具寿命

  灯具损坏的致命原因是电压过高。灯具的工作电压越高,其寿命则成倍降低。反之,灯具工作电压降低则寿命成倍增长。因此,适当降低灯具工作电压是延长灯具寿命的有效途径。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能成功地抑制电网的冲击电压和浪涌电压,使灯具不会因上述原因而过早损坏。还可通过系统人为地确定电压限制,提高灯具寿命。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能成功地延长灯具寿命2-4倍。不仅节省大量灯具,而且大大减少更换灯具的工作量,有效地降低了照明系统的运行费用,对于难安装区域的灯具及昂贵灯具更具有特殊意义。

  4、提高管理水平,减少维护费用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将普通照明人为的开与关转换成了智能化管理,系统将自动按照预先设定的程序运行。如果需要改变,通过一个按键就可以控制所有的灯光,大大减少了火车站的运行维护费用,并带来极大的投资回报。

  3、设计依据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 16-92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T50314-2000

  《智能建筑评估标准》DG/T08-2001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标准》GB50339-2003

  《智能建筑施工及验收规范》(DG/TJ08-601-2001 J10099-2001)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电气装置标准图集、建筑电气安装工程图集

  四 MRTLC照明控制系统

  4.1公司简介

  爱默尔电子致力于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研究、开发及设计制造,被广泛应用至公共建筑、住宅小区、写字楼、酒店、体育场、地铁站、会展中心、购物商场、别墅、豪宅,医院等场所。其产品的稳定性和实用性在实际运行中得到了业主的广泛好评。

  就智能照明管理系统而言,爱默尔不仅控制照明光源的发光照明场景组合;而且,也考虑到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可靠性、实用性和智能化程度,全方位的为业主提供整套智能控制系统的解决方案。

  4.2系统原理概述

  

  MRTLC照明控制系统是一个二线制的智能控制系统,主要用于对照明系统的控制。除此之外还可以与其他如背景音乐、消防、安保等系统联动。

  系统所有的单元器件(除电源外)均内置微处理器和存储单元,由一对信号线(UTP5)连接成网络。每个单元均设置唯一的单元地址并用软件设定其功能,通过输出单元控制各回路负载。输入单元通过群组地址和输出组件建立对应联系。当有输入时,输入单元将其转变为数字信号在系统总线上广播,所有的输出单元接收并做出判断,控制相应回路输出。

MRTLC照明控制系统通过两根总线连接成网络。总线上不仅为每个组件提供24伏直流电源,还加载了控制信号。通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