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测试测量 > 业界新闻 > 进进每周一侃 | 安徽农民朱元璋

进进每周一侃 | 安徽农民朱元璋

时间:08-08 来源:3721RD 点击:

引言:
有一本人文地理的书中宣称:安徽地处南北交汇之处,多产一些争议性人物。在历史紧要关口处,这些人影响历史走向,开"思想"先河,但都颇有争议,至今没有盖馆定论。比较有代表性的,从古至今有曹操、朱元璋、李鸿章、陈独秀、胡适。虽然这几位都是安徽人,但如果以淮河为界,更彪悍狡猾的曹操、朱元璋属于北方人,陈独秀、胡适属于南方人。李鸿章是合肥人,也在淮河以南。 这些年,为这些有争议的人物翻案的文字越来越多。朱元璋作为一代开国帝王,其正面和反面的评价已至清晰。

一般来说,朱是个能力极强的人,但根子里是个农民。 我也常标榜自己是个农民,这种标榜,一方面是骄傲自己有"徽骆驼"的勤劳坚韧,另外一方面也告诫自己不要陷入农民的局限性。

观诸我认识的民营企业主,即使鼓吹自己有豪放大格局的相对成功人士,在根子上总被农民的小农意识束缚了。谈格局,谈胸怀,谈眼界,但最终还是成为不了任正非。 这是我曾经一直慨叹的,人的最大的优点往往是其最大的缺点所在。

我们阅读历史人物,总感到和自己有几分相似。这是心理上常有的。毕竟人性的优点和弱点都会在任何一个人身上体现,只是某些人某个方面某些时刻表现得突出一些。表现得不突出的人性的阴暗面在内心深处被克制了。这种克制就是修炼。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农民"人格形象中不好的的一面。

经常出差前带好几本书,晚上睡觉前抓起一本书阅读,然后书倒下,灯没有关。凌晨三点多醒来关灯。但是每读起张宏杰的历史随笔,总兴致盎然,书不倒,夜未眠。

今在此摘抄张宏杰第一本书中的一篇《为朱元璋画像》片段。


------------《为朱元璋画像》--------------------------

不能不说,朱元璋有很高的天分和悟性。不过,文字才能对于一个开国帝王来说毕竟只是装饰点缀,他真正的才华表现在军事政治领域。他的成功完全是自己赤手空拳搏来的。在群雄逐鹿的过程当中,他表现出的勇气、眼光、魄力、坚忍是他人所不能及的,在他传奇般的军事生涯中,杰出的大局感以及细部问题上的精细同样让人叹服。他做事天生分寸感强,能当机立断。他夹在陈友谅和张士诚两大强敌之间,审时度势,抓住时机各个击破,奠定了兼并天下的基础。北上中原之时又能独排众议,避敌锋芒,利用敌人内部矛盾直取虚弱之处,先剪枝叶,再挖老根,强攻与招降并用,迅速底定天下。
当他由一个赤贫的农民而成为天下的主人时,他也没有表现出一点慌乱和底气不足。他敢想敢干,大刀阔斧,对几千年传衍下来的政治构架大砍大削,对帝国人民的生活进行了全方位的强悍干涉,毫不客气地把自己的个性因素有力地标记在大明社会的方方面面。这个半文盲皇帝,三十一年间,建立了一整套详尽周密涵括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在内的国家体制,这一套体制,笼罩了中国社会五百多年。这套体制,每个细节都体现了他谨慎周密、精明狡黠的个性特征。二八九十年后,跟在李自成屁股后面夺取了大明江山的满洲君主顺治皇帝仍然对此钦佩不已。他说唐宗宋祖都不如朱元璋雄才大略,"何也?数君德政有善者,有未尽善者。到洪武所定条例章程,规画周详,朕所以谓历代之君不及洪武也"。

饥饿和赤贫始终追随着我们的祖先,连同战乱和灾祸,从孟子的时代穿越汉唐宋明。几十个朝代人口统计数字的大起大落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们祖先承受过的痛苦。几千年,中国的下层民众始终在贫困线上振扎,而那些在城郭之内养尊处优的上层人士整日思考的主要问题始终是如何控制这些因为贫困和饥饿而心怀不满的百姓。这就是几千年中国历史的一个特殊背景。事实上,直至我出生的上个世纪70年代,贫困依然是中国大地上最鲜明的景色。我清楚地记得邻居家的孩子,因为偷吃了一块月饼而被家长打得头破血流,清楚地记得那时候的农民是如何一年到头不抱希望地在土地上苦熬苦受。百分之七的土地养活着世界上百分之二十的人口,这个数字与其说代表的是一种成绩,不如说是一种悲哀。而中国的几千年历史就是这样写就的。

当我们试图去理解朱元璋时,无法忽略这样一个大的历史背景。事实上,在温文尔雅的、充满书香气的上层文化氛围之外,中国社会还一直存在着一个恒定的下层文化常这种文化是饥饿的产物,实用主义是它的核心,占有和保存那点为数不多的生存资源吸引了这一文化场的全部注意力。而诸如人的尊严、价值与美之类的优雅话题不属于它的话语范围。它是现实、精明而有效的,没有上层文化那种悠闲雅致空疏烦琐。为了一点粮食、几间草屋,人们可以毫不顾惜地运用体力脑力,把算盘打到最精,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