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应用设计 > 消费类电子 > 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标准:彻底摆脱专利费

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标准:彻底摆脱专利费

时间:05-27 来源:中国数字电视 点击:
产业化已具备强制实施条件

在1999-2006年漫长而艰苦的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标准研发过程中,清华大学数字电视传输技术研发中心的清华团队在清华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资助下负责DMB-T系统研发与性能测试,Legend Silicon Corp.在清华大学帮助下多次融进风险资金专注开发DMB-T芯片。国标颁布以后,清华大学在自有的软件仿真和硬件实现平台上优化了自己的算法和实现技术。Legend Silicon Corp.全力投入国标接收芯片的量产经营。

Legend Silicon Corp.符合国标的接收芯片8913在国内首先流片成功,清华大学符合国标的发射机调制器支持北广、吉兆、东芝等公司生产出国标发射机,符合国标的接收机算法和实现技术提供上海复旦大学、复旦微纳电子公司和深圳力合微电子公司开发国标接收专用芯片。它们分别计划今年年底前量产国标接收芯片。今年6月复旦微纳电子公司已经成功开发出国标接收芯片"中视二号FDC1101"。

今年3月,香港用单频组网方式系统严格地测试了国标DTMB和欧标DVB-T在香港地区内的覆盖和接收效果。测试结果证明,国标DTMB明显优于欧标DVB-T。同时,国内外生产国标关键部件和收、发设备的数十个企业在香港展示产品证明国标的产业化已满足国标工程实施的需求。香港ATV和TVB两个无线电视台已经播出国标DTMB电视信号,香港政府决定采用国标10月正式播出,计划年内达到20万台接收终端(包括机顶盒和数字电视机)。

截至目前,十家省市电视台已经采用国标DTMB试播,其中某些城市已完成30个国标发射机的招标和数万台接收终端的订货。伴随着国标颁布,上海高清等单位已经成为推动中国地面数字电视产业化的重要技术力量及产业基地。从去年8月份以来,上海高清的核心工作包括一方面积极配合行业主管部门制定地面数字电视配套标准;另一方面是通过联合国内外的产业伙伴,加快国标核心技术的产业化,完善国标产业链、设计国标全业务解决方案。
王尧表示:"国标发射端设备方面,上海高清早已经研制开发出完全符合国标的、支持单载波/多载波/单载波和多载波结合的各种调制器。"在今年3月份的CCBN展会上,上海高清推出了国内第一台国标全模式调制器,国标新品包括MOD1000国标地面数字电视单点单载波调制器,MOD2000国标地面数字电视全模式调制器,MOD3000国标地面数字电视单频网调制器。目前,包括北广科技、北京吉兆、东芝等发射机企业已经与上海高清合作完成了设备集成。上海高清与北广科技等单位的全面技术授权也已实质性启动。迄今为止,在上海、湖南、山东、安徽、河南等地,采用单载波技术的发射设备已商业运营近2年。

另外,上海高清把触角伸向农村市场,上海高清总裁夏平建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目前有3.49亿户家庭,其中1/3通过有线网络,能收看到多达五六十套的电视节目;而其余2/3的家庭只能通过无线方式收看到五六套模拟电视节目,而且收看效果很差。因此,做数字电视国标推广的时候,从市场的角度必须要考虑一个问题,是让只能看到五六套节目的人在家能够看到五六十套电视节目。我们开发的数字电视技术,是去做锦上添花的事,还是做雪中送炭的事?我们决定先做雪中送炭的事。"

出于这样的战略考虑,上海高清公司利用国标技术,已经在全国1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20余个地市得到应用,在安徽凤阳、河南安阳、上海崇明、湖南株洲等地更是经过了近2年的运行考验,系统稳定可靠,受到了基层广电和广大老百姓的热烈欢迎。目前又有100多家省市广电部门和上海高清及其合作伙伴建立了合作关系,将采用此项技术进行系统搭建。

与此同时,凌讯与国标发端设备厂家北京吉兆、北广、凯腾四方、数码视线、德国RS、大连东芝、大连UBS等合作;国标测试设备方面,与德国RS及日本芝测等厂家合作,均已完成了国标产业化的需求。在国标接收机方面,凌讯产品与接收机厂家合作开发出不同形式的终端产品。终端产品形式包括一体机、机顶盒(固定和车载)、计算机相关接收终端(USB DTV接收棒和PC机内置接收卡)、便携设备(PMP等便携式终端)。合作厂家包括长虹、创维、康佳、海信、海尔、TCL、上广电、力合、同方、安彩、九洲、同洲等50多家。

可以看到,国标的两大制定方都进行了产业化的推进工作,但在国标实施初期,相关企业同时希望有关政府主管部门加紧配套标准制定,积极引导国标用户根据自己的业务特点正确选择国标的应用工作模式,引导生产企业分阶段、分层次实现其他工作模式。

相关链接

大事记


1990年初 我国的一些科研院所进行了数字电视的跟踪研究。
1994年 国家标准委员会确立先制定高清晰度电视传输标准,再启动芯片、接收机产业发展的两步走战略,确立第一套标准方案。
1995年 国家科委立项并成立了数字高清晰度电视总体组,着手为中国制定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面标准。
1999年国庆前夕 对方案的硬件进行实用化改造,广播科学研究院提出单载波和多载波混合调制方式的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方案,并分别利用两套系统对国庆阅兵仪式进行了转播。
2000年初 清华大学开发了传输系统原理样机和专用收发芯片组。随后,电子科技大学提出了同步多载波扩频数字电视地面传输系统传输方案。
2001年3月 全国数字电视工作会议召开,包括清华大学在内,上海交大、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等单位一共提出5套地面数字电视标准方案。
2002年 经过甄选,5套标准方案留下上海交大、清华大学两套方案。
2002年8月 国家广电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提出一套新的多载波方案,并于2003年8月进行了该方案的首次开路广播演示。
2006年8月 国家标准委正式颁布了《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帧结构、信道编码和调制》,也就是我们简称的地面数字电视标准。
2007年6月 在标准8月即将强制实行前夕,突然传国标难以在预定期间强制实行,主要原因是融合方案带来的技术问题和成本问题。
2007年8月1日 强制执行开始。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