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应用设计 > 消费类电子 > 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标准:彻底摆脱专利费

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标准:彻底摆脱专利费

时间:05-27 来源:中国数字电视 点击:
中国是电视产销世界第一大国,拥有4亿多台电视机,电视机的年生产量达近5000万台。上世纪末,全球开始数字电视革命,这是我国发展产业难得的历史机遇,也是对我国能否自主发展数字电视产业的严峻考验。如果像韩国采用美国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标准那样,每台电视机交专利费30美元,那么我国现有电视机的数字化换代就需向国外交纳高达120亿美元的专利费,我国的电视产业就将重蹈DVD产业的覆辙。

可见,尽快制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电视标准迫在眉睫,这关系到中国数字电视产业的发展。2006年8月1日,我国数字电视传输领域的首个强制性国家标准--数字电视地面传输国家标准(GB20600-2006,英文简称为DTMB)正式实施,这也意味着我国电视产业告别了"打工仔"时代,不再受制于国外标准。

自主研发形成专利

"字电视革命的机遇,突破无线宽带传输技术的瓶颈,如:宽带传输的频域多载波技术、高速移动使传输信道特性快速时变的信道估计技术、大范围覆盖造成长延时多径干扰的均衡技术,形成我国自主的基础性发明专利,基于这些基础性发明专利制定我国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标准。这样,我国不仅不用向国外交专利费,还可以收国外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专利费。"清华大学数字电视传输技术研发中心主任杨知行对我国地面数字电视标准的出台有着深刻的理解。

他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些发明技术从数字电视领域成功切入后,将广泛促进信息传输领域的相关技术优化升级。电视机换代,城市应急视频系统、军用移动视频网的推广应用都具有潜在巨大的经济、社会、军事效益;多种新业务的开拓将促进相关领域行业结构升级及产品的更新换代,促进电信、电视、数据三网融合。

为此,我国政府用15亿元资金设立了数字电视研发与产业化专项,被纳入到国家"十五"高新技术12个重大专项之列。由国家发改委、信息产业部、国家广电总局、科技部、国家质检总局等五部委成立了数字电视国家领导小组。数字电视国家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就明确表示,一定要自主制定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而不是选用国外国标准)。

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早在1994年,国际上数字电视传输标准研发工作刚刚起步。在科技部的支持下,我国以叶培大院士为首对数字电视技术进行了战略性研究。

1996年,紧跟国际上两大标准--美国ATSC和欧洲的DVB-T的出台,科技部设立了数字电视地面广播系统研发重大项目,项目挂靠国家广播科学研究院(简称广科院),成立数字电视总体组(简称总体组),浙江大学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分别跟踪研发了美国的ATSC和欧洲的DVB-T标准样机。国家广电总局出资1个多亿元采用广科院和总体组做出的跟踪方案样机进行了国庆50周年大典数字电视转播。

1999年,国家发改委设立了数字电视研发与产业化专项,地面数字电视相关研究转入标准研发和产业化工作。专项资金除部分给总体组用作研发经费,还在北京、上海和深圳建立了3个地面数字电视广播试验城市。每个试验城市都获得一笔经费用于购买广播设备和总体组的样机。

2001年,数字电视国家领导小组委托国家广电总局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传输标准方案,并对收集到的5个标准方案进行测试。它们分别是清华的DMB-T方案,数字电视总体组的单载波VSB方案和多载波COFDM方案,以及广科院的QAM方案和电子科技大学的OFDM方案。2002年4月,根据当时的测试结果,全国广电标委会组织的测试组和监理组认为:被测设备的整体性能与制定我国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标准的要求尚有相当的差距。有必要在国家数字电视研究开发及产业化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组织国内产学研和使用部门联合研究开发真正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系统及其设备。

据此,国家数字电视领导小组决定成立数字电视标准化工作组,并委托国家知识产权局对国内5个方案进行知识产权评估。在检索大量文献和研究相关国内外专利的基础上,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02年9月30日形成了《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技术方案专利评估报告》。报告给出了对5个方案的总体评价。

2003年年初,国家数字电视领导小组决定委托中国工程院对清华DMB-T和上海交大ADTB这两个方案进行性能评估。中国工程院以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主任陆建勋院士为评估组组长,组成了一个由40人组成的专家评估团,章之俭总工为测试组组长,童志鹏院士为监理组组长。

清华大学数字电视传输技术研发中心主任杨知行回忆当时情形时表示:"2003年中,评估测试报告的结论是:清华设备和交大设备的性能均达到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标准的基本需求;总体技术性能上清华系统优于交大系统;在技术创新点上,清华系统具有更大优势。"

2003年10月,国家发改委设立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标准研发项目,由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邬贺铨院士任项目负责人,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广播科学院、北京航天航空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大学、北京邮电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成都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浙江大学等11家单位参加。该项目成立数字电视地面传输国家标准特别工作组,在清华DMB-T、上海交大ADTB、广科院TIMI三个标准方案的基础上共同研发多载波和单载波融合方案。

2006年6月,全国广播电视标准化技术员委员会组织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标准测试组针对特别工作组提供的标准发射机和清华提供的基于频域均衡标准接收机组成的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标准系统进行了标准测试,测试结论是:被测试系统能够基本满足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的技术要求,信道编码和时域同步技术具有先进性,高、低码率模式下,总体性能多载波工作模式优于单载波工作模式,一致性测试认定的参数和功能与标准征求意见稿一致,实现了标准征求意见稿198种工作模式中的36种,已实现的工作模式传输码率范围涵盖4.813M至32.486Mbps,单、多载波实现功能重复,并可互为替代。

与此同时,针对我国地面数字电视广播实际应用及产业化需求,上海高清数字科技产业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奇普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研制出了一套国际领先的ADTB-T地面数字电视传输系统技术,克服了单载波系统高速度移动接收和单频组网的国际性难题。

2006年8月,以ADTB-T地面数字电视传输系统技术为基础,融合清华大学、广播科学研究院等多家研究单位技术成果的《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帧结构、信道编码和调制》标准,简称"中国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标准",标准编号"GB 20600-2006";2007年8月,中国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标准正式强制性实施。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