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等离子电视平反:两大平板技术全剖析
成像技术优于液晶
等离子电视与液晶电视最大的区别在于面板不同,更为直接地说,就是成像原理不同。
等离子电视,又称PDP(PlasmaDisplayPanel)电视。PDP屏幕由无数个等离子管组成,其工作原理与日光灯很相似。屏幕上每一个等离子管对应一个像素,屏幕以玻璃作为基板,基板间隔一定距离,四周经气密性封接形成一个个放电空间,放电空间内充入氖、氙等混合惰性气体作为工作媒质在两块玻璃基板的内侧面上涂有金属氧化物导电薄膜作激励电极。当向电极上加入电压,放电空间内的混合气体便发生等离子体放电现象,也称电浆效应。气体等离子体放电产生紫外线,紫外线激发涂有红绿蓝荧光粉的荧光屏,荧光屏发射出可见光,显现出图像。当每一颜色单元实现256级灰度后再进行混色,便实现彩色显示。
液晶电视,又称LCD(LiquidCrystalDisplay)电视。在液晶显面板中,最主要的物质就是液晶。液晶电视屏幕的构造是2块特殊的玻璃夹住液晶体,通过8比特驱动电路和高效背灯系统来调节成像。即液晶电视依后方一组日光灯管发光,然后经由一组菱镜片与背光模块,将光源均匀地传送到前方,依照所接收的影像讯号,液晶画素玻璃层内的液晶分子会作相对应的排列,决定哪些光线是需偏折或阻隔的。组成屏幕的液状晶体有三种红、绿、蓝,它们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这三种颜色就叫做三基色,通过电压来刺激这些液状晶体,就可以呈现出千变万化的颜色。由于液晶电视采用点成像的原因,因此屏幕里面构成的点越多,成像效果越精细,纵横的点数就构成了液晶电视的分辨率,分辨率越高,效果越好。
PDP是一种自发光显示技术,不需要背景光源,因此没有视角和亮度均匀性问题。而三色荧光粉共用同一个等离子管的设计也使其避免了聚焦和汇聚问题,可以实现非常清晰的图像。从工作原理上讲,PDP技术与液晶存在明显的差别,在结构和组成方面领先一步。
液晶本身不发光,LCD面板本身也不具备发光的特性,它属于背光型显示器件。液晶屏幕的成像原理是靠面板中的电极通电后,液晶分子在电极通电之后会发生扭转,从而让背光模组的光线能够通过并实现发光。采用液晶技术生产的电视,很有些像街头那些广告灯箱,这主要在于液晶屏的技术构成是用2块特殊的玻璃夹住液晶体,通过8比特驱动电路和高效背灯系统来调节成像。
而所谓的液晶电视反应时间,就是面板由暗转亮再转暗的时间,业界习惯将响应时间分为上升和下降两个时间。上升时间,即在施加电压下,液晶盒亮度从90%变化到10%时液晶所需的扭转时间,也称由暗转亮,简称"Tr";下降时间,即在不施加电压下,液晶盒亮度从10%变化到90%时液晶所需的回复时间,也称由亮转暗,简称"Tf"。响应时间的计算以两者的和为标准,单位是毫秒(ms)。
一般来说,电视的反应时间越快影像的表现也越好。如果只是从人体视觉原理的角度来分析,当画面每秒超过25帧时,一般人眼就会把它们当作连续的画面。根据公式计算,8ms的液晶电视每秒最多可呈现125帧画面。应该说,这个反映速度是能够满足人们欣赏高清晰电视需要的。但是,这仅仅是个理论数据,实际上在播放高速运动画面时就可能会出现明显的"拖尾"的现象,例如赛车比赛、动作电影或赛场上疾速飞驰的球线等等。
目前等离子电视的响应时间为0.002毫秒,而主流液晶电视的响应时间仅8ms。两者的响应时间相差4000倍,真可谓天壤之别啊。当然,比较液晶电视,等离子电视也有存在着一些先天性缺陷,在清晰度方面不如液晶电视,使用寿命短(2~3年之后,亮度和色彩饱和度会开始衰减),耗电量大。不过,经过技术改进,新一代等离子电视清晰度已经完全达到高清标准,使用寿命短和耗电量指标也与液晶电视大体相当。
屡遭非议的缺憾基本化解
相比液晶电视,等离子电视技术发展更为成熟,并有着液晶电视不可比拟的大屏幕优势。而在亮度、对比度、响应速度、色彩细节,尤其是在黑色表现以及运动图像的流畅方面更是液晶电视不可及的。目前等离子电视在国内市场之所以遭遇冷落,原因大致有三。
其一,烧屏。所谓"烧屏"就是屏幕出现的残影,并不是指屏幕真的"烧"掉了。由于等离子电视使用了磷光剂,如果屏幕上长时间保持一幅静止图像,就会在屏幕上留下残影。比如:观看同一频道的节目太久,屏幕一角的频道标帜就可能烙印在屏幕上,造成永久的印迹,这对于显示设备而言无疑是一个致命伤。但是,新推出的等离子电视已经基本解决了这一问题。比如防烧焦的萤光像素技术
- 从等离子原理看等离子电视优劣(08-25)
- PDP揭秘(09-01)
- 高性能、低功耗解决方案推动数字高清电视的发展(09-08)
- 平板显示接口技术 (上)(09-10)
- 深入浅出讲解高清数字电视(09-24)
- 大尺寸LCD TV迈向高画质之技术探析 (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