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tex-A75/A55能否让ARM在Intel的私人游艇上有一块立足之地?
Computex是一场PC业界的盛会,行业大佬汇聚一堂,x86平台在这场展会中唱主角,各种笔记本台式机争相斗艳,却不料ARM偏偏选择在这个节骨眼上公布Cortex-A75/A55架构,而且尽其所能地把AI、机器学习、AR/VR等流行关键词拼命往自己身上拉,似乎是要把人们的关注从以PC为主的计算领域吸引到移动计算上来。
ARM在新一代的移动计算核心里所采用的架构依旧是那套大小核做法--big.LITTLE,不过这一次它们换了个叫法:Dynamiq。为了能满足像高通这样喜欢在自己的SoC多搞事情的大头,Dynamiq现在允许一种更加灵活的大小核心搭配方式,只要厂商有实力愿意折腾,他们甚至可以用1个大核+7个小核这种做法给整出个八核--这种搭配,既兼顾到了长续航,又省了料钱,而且还确保了一定的性能。
根据ARM的说法,Dynamiq把内存子系统重新设计了一遍,而且对SoC的缓存工作机制进行了调整,这使得Cortex-A55相比Cortex-A53的内存吞吐量翻了倍,在典型应用场景下,整体性能提升10%~30%不等,单线程效率提升18%,能耗降低15%,这些指标的数值上升对AI性能非常友善,50倍的改善听起来也很惊人。不过对Dynamiq来说"典型"一词有些不太合适,因为在ARM的设计蓝图里,新架构比老版本的可定制程度翻了10倍,能拥有超过3000种不同的核心配置方式,可以充分发挥那些厂商的想象力。
当然ARM在给AI好处的时候,也想从AI身上借力。大核Cortex-A75在Cortex-A73的性能基础上,各方面都有超过两位数的比例提升:平均性能提升22%;内存吞吐量提升16%;Geekbench的测试成绩能提高三成。单纯靠IPC效率的提升,Cortex-A75的单线程性能就有20%的提高。
Cortex-A75的芯片面积大约是Cortex-A55小核的2.5倍,在ARM的规划里该核心应该用于基础设施、汽车和大型移动应用(一般就是VR/AR/高清游戏),它的功耗也提升到了2W。不过对于在笔记本这样宽容程度比较大的大屏移动设备上,对于性能的要求比较要紧,30%这个数值有追求的必要--ARM设立大屏计算的目的也就在此,微软去年抛出的ARM版Windows让它重新燃起了想要进入Intel固有领土的斗志。
有了CPU,在集成度这么高的今天当然不能少GPU。与大小核一起上阵Mali-G72配备了32个着色核心,相比前一代Mali-G71来说能耗效率提升了25%,单位密度性能也有20%的强化。这个GPU是ARM在机器学习上投入的最直接表现,ARM专门针对G72的设计进行优化,更加照顾机器学习的推断引擎而非训练引擎,这会使得ARM处理器能更好地在查询一类的应用里发挥AI的作用,反映到机器学习跑分软件上来,就是17%的成绩数值提升。
说是近日才发布,实际上ARM早在去年底就把Cortex-A75/A55和Mali-G72的设计交给了自己的合作伙伴,虽然它预估采用新架构的处理器的移动设备可能要在明年第一季度才会批量出现,但一些中国厂商愿意加快步伐,所以我们很可能在今年下半年就会看到华为等厂商率先在自己的旗舰机型上采用新一代芯片。
微软不甘于RT的失败,ARM也想上Windows这条船,Cortex-A75/A55能不能让它在Intel的私人游艇上有一块立足之地,还有待事实的检验。
更多最新行业资讯,欢迎点击《今日大事要闻》!
Cortex-A75 A55 ARM PC 相关文章:
- Diodes为业界标准的555定时器集成电路 提供直接替代元件(01-23)
- 爱特梅尔发布业界首个带有LF-RFID阅读器的单一封装微控制器(10-21)
- 分析:2011年商用PC市场发展情况乐观(03-01)
- 富士通半导体与ARM签署全面授权协议(03-07)
- ARM手机芯片市场份额已超90% 英特尔倍感压力(03-17)
- 中国正探寻如何快速进驻HPC芯片领域(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