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硬件设计 > 行业新闻动态 > 小米离伟大只差一块好芯片,澎湃S1顶多算个“门票”?

小米离伟大只差一块好芯片,澎湃S1顶多算个“门票”?

时间:02-02 来源:钛媒体 点击:

当你的朋友圈还未从"奥斯卡颁奖风波"热议中走出,而众多科技厂商参加的巴塞罗尔的MWC正如火如荼的召开,小米在北京则是发布了它的首款自研芯片--松果澎湃S1。

关于手机芯片,凡是购买手机前,做过一点功课的人都知道,在小米芯片发布前,能够提供手机芯片的手机厂商,无非三家:苹果、三星和华为。如果是提供手机芯片的非手机厂商,那就很多了:高通、MTK两家当下热门的芯片供应商,以及英伟达、英特尔等。但如果算上曾经提供过的,那就更多了。

装在鞋盒的松果

在小米芯片之前,这些厂商的芯片的中文命名都风格一致:骁龙、麒麟、猎户座、曦力。

关于松果命名,松果的CEO朱凌是这样解释的:

朱凌曾在美国捡过一个很大的松果,长度足足有35厘米,当他跟朋友提起时,他们不相信。朱凌就跟对方打赌,然后用一个鞋盒把这个松果运回来了。"他看到后说,哇,有这么大的松果!"朱凌回忆,"当时起名字时,大家提了很多我都不满意,突然有人说松果我觉得就是它了,这是个很好的寓意,意味着未来我们会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一枚指甲盖大小的芯片,为何让大家望而却步?

市面上大多数手机厂商,都没有选择自研芯片,而是选择了芯片厂商提供芯片。究其原因,无非是前期投资成本高,市场见效差,怕是最后芯片做出来,连成本都收不回来。同时,早已占据芯片制高点的手机芯片厂商压制,使得这一行当本身技术门槛就被拉高。

而芯片,此前最让人熟知的莫过于华为海思麒麟。这款芯片K3V2横空出世时,并没有取得十分亮眼的表现,从开始就被市场吐槽嫌弃,而如今的麒麟960,获得了市场好评,背后凝聚了华为10年开发心路。

但是,如果问起华为究竟在芯片上花了多少钱?恐怕只能回答:无可奉告。如果你仔细查查华为公布的官方年报(最新的为2015年,2016年年报未正式发布),会发现,华为年报中清晰的记录着,他们每年将10%已上的销售收入投入研发。近十年类似投入2400亿人民币。

而华为在2016年营收达到了5200亿,如果拿出10%作为研发投入则是520亿人民币。其中有多少流入了芯片研发,对谁而言都是一个谜。外界猜测是有3成给了芯片研发,换算过来就是156亿人民币会用于华为2017年芯片研发。

小米则大方的公布了自己在手机芯片投资的金额:10亿人民币起步,10亿美金累计投入,10年的研发历程。相比外界对华为做芯片研发的投资,有着巨大的差异。第一次向大家披露了,一家手机厂商做芯片,究竟要投入多少钱。

正是因为大家对于手机芯片一直都是一个很神秘的概念,对于要花多少钱,芯片制造有多少流程完全不了解;对于华为的了解,也只是从刷爆朋友圈的各种标题党去了解。

但这笔数额也只是针对小米这样的厂商而言的,在发布会上,雷军对这一投资的估计,有他自己的解释:10亿人民币,这是对于一个拥有大规模出货量的手机厂商而言的研发投入,如果是一家芯片厂商(如高通、MTK),10亿美金根本做不下来。换句话说,这是小米用合适的时间点,走在正确道路上的抉择。

制程工艺和架构,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

一颗手机芯片Soc并不是简单CPU+GPU的叠加,一个高度定制化的产品,注定是十分艰难的。对于刚刚拿到入场券的小米来说,这更是难上加难。

熟悉芯片行业的人一定知道,手机Soc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你的制程越少,手机发热控制越好,性能也会更强。当下主流Soc纷纷进入探索10nm领域,例如骁龙835,MTK的X30。给外界的第一印象便是,如果在制程下,你落后他人,这款芯片就毫无价值可言。

同样的,你如果采用的ARM架构越新,SoC的性能也会越强。目前澎湃S1处理器采用的Cortex-A53,采用同样架构的还有MTK的P10。是目前ARM中端架构上的佼佼者。

ARM架构一栏图

空说数据,让人觉得无感。但如果说起另一家公司产品,也许你就不会这样认为了。

iPhone 6s推出后,采用两家不同的芯片厂商供应A9芯片,一家是三星,提供14nm制程,另一家是台积电16nm制程。但大家都钟爱台积电芯片,因为续航长,性能好。换句话说,制程不一定会制约芯片的发挥。

小米澎湃S1处理器,采用的28nm制程的A53。这一制程下,让大家最为熟悉的应该是,骁龙中端处理器652和MTK 28nm,去年不少中端机器都选择了这些Soc。

小米松果澎湃S1的性能

对于小米而言,没有首先抢占10nm潮流,恐怕是受限于各家厂商对于这一领域的争夺罢了。量产从来都是小米最大的瓶颈,虽然能够推出创新性产品,但总是被网友扣上"饥渴营销"的大帽子。小米并不是有意进行如此的营销策划,但在无意中成就了事实上的饥渴营销。

而28nm制程工艺完善,A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