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硬件设计 > 行业新闻动态 > 硬触角︱ARM处理器大起底,且看ARM是如何从“凡人”变成“超人”的

硬触角︱ARM处理器大起底,且看ARM是如何从“凡人”变成“超人”的

时间:10-28 来源:3721RD 点击:

密算法和协议,考虑到物联网设备需要时常连接到网络,随着市场的逐渐发展,强大的加密和安全功能毫无疑问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并且,ARM在两年前的年度技术论坛上,推出了专门针对IoT领域的mbed物联网设备平台--mbed平台。ARM希望割裂的IoT市场给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大统一环境。

在人工智能领域,ARM认为,此技术阵营众多,现阶段ARM选择深耕后端控制技术,以支持各式各样的人工智慧应用。比如NVIDIA采用ARM处理器与自家的GPU实现人工智慧。在视觉系统部分,主要是由GPU搜集外界资讯进行处理,但在此同时也会衍生出需要作业系统驱动后端应用需求的功能,而ARM处理器即是协助后端应用的协调工作。换言之,前端是由GPU或FPGA来实作,而后端涉及到Linux作业系统的部分则由ARM处理器负责。

在汽车电子,ARM亦有不俗的表现,例如以汽车电子中的PND为例,ARM就占据了80%以上的市场。然而汽车的MCU产品中大部分是8位、16位。ARM的全球嵌入式总监表示:"32位MCU的成本已经降低了很多,有的甚至还低于16位的MCU,基于Cortex-M3的MCU提供了更强大的运算能力和其他功能,如集成USB、DMA等,都是8位和16位MCU无法比拟的。"不仅如此ARM专门推出了针对FPGA的Cortex-M3软核,NVIDIA前不久还发布了基于ARM架构搭载的Parker系列,专为NVIDIA的 DRIVE PX 2智能汽车系统准备。

如今物联网、汽车电子、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的兴起,给ARM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在智能手机已经酒足饭饱且趋于平稳的市场中,ARM也寻求着更多的突破。最近有报道,说三星准备丢开ARM 开发RISC-V架构自主CPU内核。莫非这消息透露出随着时间推移,ARM生存空间被压缩?不管怎么,我们还是更期待ARM在更多新兴领域的表现。

更多ARM文章,欢迎点击《ARM专区》!

原创文章,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