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处理器(二)自主研发很光鲜,龙芯/申威为啥却卖不出去?
上世纪60-70年代末,中国在高性能计算机领域也曾有过自己的辉煌,哈军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国防科大都有软硬件自己编译和制造的计算机。但是80年代因迷信"造不如买、买不如租"、"市场换技术"等理论,放弃了自主芯片的研发转而大量外购国外芯片。而没有中国"芯",在技术上始终受制于人的弊端越发明显。 于是为解决在超算和国防、信息安全无"芯"可用的困境。总参谋部第五十六研究所(无锡江南计算技术研究所)于2003年开始着手设计中国人自己的高性能芯片。申威从此踏上了征途。 申威1和申威2像是沙场试兵,对Alpha21164技术的加以消化吸收,而在SW1600上便做到了技术的融会贯通。但是SW1600单核性能有限,16核的可扩展性较好,可实现比较理想的多核性能加速比。 从2010年以后,申威才开始逐步在商用市场探索。2014年年底和2015年年初,申威公布了面向服务器、桌面计算和工业控制的一系列芯片产品手册,这标志着申威正式进入商用市场。SW410与龙芯一样遭遇了PC市场软件生态贫乏与产业联盟弱小的问题,竞争力低下,同样SW410自身也存在单核性能太弱的问题,这导致民用PC市场的竞争力更低下。 虽然申威进入商用领域,哪怕做不出成绩也不用担心生存问题,因为申威是军方项目,神威超算是国家级工程,申威的软件和硬件产品完全可以在体制内完成内部循环,这便与龙芯不同了,龙芯的需要在商业市场上去拼杀求生存才可以。 国产"飞腾处理器"是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开发的银河飞腾系列通用CPU,得到国家"核高基"项目的专项资金支持。 由于自主架构芯片在产业化实践中的屡战屡败,然而又要面对激烈而残酷的市场竞争,2015年3月26日,"飞腾CPU"正式宣布放弃自主研发处理器架构,直接采用ARM 64位V8系列处理器架构。 CPU的"国产"与"自主"并非是一个定义。采用基于ARM的CPU核心来做自己的SoC芯片,可实现快速推出系统级芯片方案并占领市场,但CPU核心并不是完全自主化。 "飞腾"CPU的产业化企业----天津飞腾公司放弃了自主研发处理器核。 可见国产处理器在自主研发的道路上,并不是走得一帆风顺,像申威这样有着国家"后台"的可能走得稳一些,但是对于龙芯、飞腾可能走着走着就迷失了,飞腾的阵营转移也是情非得已,走到今天的龙芯值得国人敬佩与点赞。 有关国产移动终端处理器的文章可以查看:海思/展讯/联芯的小成绩,却是摸爬滚打多年 原创文章,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原来飞腾也是龙芯和申威阵营的,走独立自主的技术路线。但是后来飞腾的路线转移到依附于ARM IP授权设计自己的SOC的路线的海思与展讯阵营。
- 中国将用龙芯代替美制x86芯片(03-01)
- 国产CPU之乱战 自主化之路去向何方?(05-18)
- 龙芯有了全新架构 中国芯看齐英特尔?(06-05)
- 龙梦称获意法半导体万颗免费CPU 用于新品研发(11-29)
- 龙芯负责人否认“权利金”消息 合作仍待公布(11-29)
- 龙芯电脑用户测试:和X86没区别 没发现故障(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