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2016,中国半导体企业不用再刷存在感了
日经技术在线此次邀请到日本微细加工研究所所长汤之上隆,请他站在技术顾问和撰稿人的角度,回答了关于电子行业2015年热点和2016年新潮流的三个问题。(本文由伊藤元昭整理)
汤之上 隆日本微细加工研究所所长
曾在日立制作所、尔必达存储器等企业任职,从事半导体技术开发工作长达16年。之后在日本同志社大学致力于半导体产业的社会科学研究。目前担任微细加工研究所所长,从事顾问工作,还经常发表演讲并向杂志和报纸投稿。著作有《日本半导体的失败》(光文社)、《机电与半导体产业大崩溃的教训》(日本文艺社)、《日本式产品制造的惨败-零式舰载战斗机·半导体·电视》(文献新书)。兴趣爱好是潜水(教练)和瑜伽。
【问题1】请说一下2015年您觉得最具冲击力的事件或者潮流。
【回答】中国的紫光集团"爆买"半导体企业
【问题2】请说一个2016年将不再流行或被取代的词汇。
【回答】东芝的"挑战"
【问题3】请说一个可能会在2016年引发明显的动向、值得关注的词汇。
【回答】"暴走"的中国半导体及液晶行业
【对问题1的回答】紫光"爆买"半导体企业
2015年,半导体行业的并购(M&A)非常惊人。《华尔街日报》用"海啸"一词来形容其惊人程度,我的感觉也完全相同。其中,中国"爆买"半导体企业非常猛烈。尤其是紫光,其收购势头已经超过令人惊奇的程度,让人觉得可怕(表1)。
表1 中国"爆买"半导体企业(黄色为紫光,蓝色是与紫光相关的企业)
5月,紫光出资55亿美元收购了惠普的子公司华三通信(H3C),7月份又向美光科技提出了230亿美元的收购案。虽然好像被美光拒绝,但有传闻称,紫光转头又向SK海力士提出了收购。
10月,紫光收购了HDD领域顶级制造商西部数据的15%股份,成为其第一大股东,而西部数据则决定收购与东芝在NAND闪存方面有合作关系的闪迪(SanDisk)。
11月,紫光收购了台湾后工序厂商力成科技的25%股份,接下来还打算收购智能手机用处理器设计企业联发科(MediaTek)以及在半导体制造专业代工领域排名全球第一的台积电(TSMC)的25%股份。此外,紫光还打探到瑞萨电子的第一大股东--日本产业革新机构打算出售瑞萨股权的消息,现在好像在谋划收购瑞萨。
进入12月,紫光的收购攻势仍然没有停下来的迹象。该公司宣布,已与从英飞凌科技独立出来的从事DRAM设计的无厂企业华芯(SinoChip)达成一致,将出资729亿日元收购该公司。此外还将出资2550亿日元,收购台湾的后工序厂商硅品(SPIL)和南茂科技的25%股份。
另外,美光决定出资1760亿日元收购台湾DRAM厂商华亚科技,紫光也参与了这起收购。华亚是美光与台湾DRAM厂商南亚科技的合资公司,南亚科技的总经理高启全也是华亚的董事长。而紫光已任命高启全担任执行副总裁。也就是说,同时担任紫光执行副总裁和华亚董事长的高启全按照紫光的意向执行了美光对华亚的收购。
紫光董事长赵伟国表示,"我们将在未来5年里投资3000亿元人民币,争取成为仅次于英特尔和三星电子、全球份额排名第三的半导体厂商"。从2015年该集团收购半导体企业的势头来看,这一目标也许真的会实现。
中国的半导体现状和国家主席习近平的雄心
中国"爆买"半导体企业的背景是什么呢?
2014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为3300亿美元,中国半导体市场约占其中的3成,达到980亿美元。因为中国是"世界工厂",而且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对半导体存在巨大需求。但中国的半导体自给率仅为12.8%(图1)。
图1 中国半导体市场、半导体制造、自给率
因此,2014年6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制定了以振兴半导体产业为目标的《国家IC产业发展推进纲要》,提出了到2015年使半导体销售额较2013年提高4成、到2030年培养出多家全球顶级企业的国家目标。而且,还决定设立约2万亿日元规模的"中国IC产业基金",向半导体领域投资。但2015年的"爆买"规模远远不止2万亿日元。最近有消息称,中国政府为收购半导体企业准备了15万亿日元的资金。
那么,中国政府为何要投入如此庞大的资金购买半导体技术呢?据知情人士介绍,其最终目标是军事技术和宇航产业。其原因是,如果中国找其他国家的半导体厂商制造导弹用处理器和存储器,是没有企业会生产的。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中国此前已花费了20年多年的时间,投入大量资金培育半导体制造业,但并未取得明显成果。中国好像不擅长半导体制造技术。最大原因是半导体技术人员培养不起来,导致技术人员严重短缺。于是,中国决定由投资公司对半导体企业连同技术人员一起实施
- 全球芯片库储备或处于危险边缘(02-18)
- 中芯国际第四季财报公布(02-18)
- “中国2011年度电子成就奖”得奖名单揭晓(02-28)
- 2011年1月北美设备订单额小幅下滑(02-24)
- 2011,迷雾中的电子供应链(02-28)
- 英飞凌获德国工业创新奖(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