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集成电路产业可作为供给侧改革重点
近日,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周子学出席了2015中国产业经济学术年会,并在会上作出了主题为"以供给改革促进产业创新与发展"的报告发言。周子学表示,只有通过持续、低成本、大量的资金投入及体制机制改革,实现集成电路产出的有效供给,才有望达到在未来5年奠定集成电路产业基础,在10-15年后在每个细分领域均有企业跻身全球第一阵营,实现跨越式发展。
周子学指出,目前,"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支撑经济发展的效应正在减弱。我国投资增速持续回落、进出口贸易增速大幅度下滑、消费结构升级带来的供需不平衡问题凸显。中国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有效供给不足。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供给侧改革被提到重要位置,表明中国改革思路已经从之前的侧重以需求管理刺激经济转为将把更多侧重点用于供给管理。
谈到供给侧改革,他认为,应重点回顾下"供给经济学派"。19世纪法国著名经济学家萨伊就提出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的理论,上世纪80年代,主要国家经济纷纷陷入滞胀,凯恩斯主义的需求刺激政策难以为继。为了走出滞胀,"里根经济学"(Reaganomics)和"撒切尔主义"(Thatcherism)分别采用减税和国企改革等措施帮助经济走出衰退的泥淖。
中国"供给侧改革"最重要的一方面原因是传统的中低端消费品供给严重过剩,而高端制造业供给不足。当前我国的供给侧改革其思想虽借鉴了供给经济学派的精髓,但并非简单复制,而是要更好的结合中国实际情况,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优化经济结构,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产业结构升级调整,最终增加高端行业的供给。
增加高端行业供给应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是目前行业中发展态势较好,很少有产能过剩的产业,而这其中,比较典型的是集成电路产业,2014年,我国集成电路进口额高达2184亿美元,供给严重不足,因此,在供给侧改革中应作为重点对象。这里,就以集成电路为例说明我国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
可以做一个简单推算。根据2014年我国集成电路进口现状,可做未来5年基于中国市场的投入产出推算。目前我国设计、封测、制造等全产业链中,制造业产出约占全产业链1/3左右,由于制造业是重资产行业,其投入最大,约占全产业链投入的2/3。按照最先进的制造业企业经验数据,制造业每产出1元,需要3元的投入。
在此基础上,假设5年后中国企业自行供给份额达到目前进口额的一半,即产出达到约1100亿美元,那么制造业的产出约为400亿美元,而投入需要约1200亿美元,即约7500亿人民币。从全产业链看,资金总投入需达到11000多亿元人民币。
这1万多亿资金量的投入,假设企业自筹和各种投资基金的投入占一半比重,剩下的一半投入则主要靠银行贷款解决。而目前我国集成电路企业正处于发展期,银行贷款成本高、资金压力大,需国家再在政策上解决一个企业贷款的成本问题。在此,建议国家成立专门用于集成电路产业的建设基金,着力解决我国集成电路供给侧融资成本偏高的问题。
根据集成电路产业长期高投入、持续投入的发展规律,为解决发展过程中资金成本问题,企业需要长期低成本支撑,因此建议专项建设基金期限设为15年,以无息贷款或1%左右的低息贷款的方式支持企业发展;根据上面测算,总金额需达到5000亿人民币以上,其中60%以上支持制造业发展,主要用于制造业新生产线产能建设、新产品开发以及流动资金的补充等;运作方式可借鉴国开行与农发行1万亿支持地方基建的专项建设基金。
同时,配合集成电路产业专项建设基金,尽快启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板块。着重培育优秀集成电路企业上市,在交易规则、上市规则、发行制度等方面给予合理安排,确保企业上市融资及各种资金退出渠道的畅通。
只有需要通过持续、低成本、大量的资金投入及体制机制改革,实现集成电路产出的有效供给,才有望达到在未来5年奠定产业基础,在10-15年后在每个细分领域均有企业跻身全球第一阵营,实现跨越式发展。
集成电路是我国供给侧改革的典型案例,其他产业如面板等也都存在类似情况。国家只有通过供给侧体制机制改革、技术创新、交易成本降低等一系列措施,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才能增加高端产业供给,避免形成供需错配,从而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目的。
- 新18号文缓解两大IT业政策旱情(02-21)
- 2010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十大新闻(02-23)
- 半导体产业:创新发展正当时(03-04)
- 赛迪顾问:解读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新政(03-02)
- 半导体产业:创新发展进行时(03-03)
- 摩尔定律将死带来全球产业链重新洗牌机会(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