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阵营里,有个秦皇岛版“中关村”
京津冀被视为继长三角、珠三角之后,中国第三个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城市群。但与长三角、珠三角基于各地较为同步的经济发展水平而融合形成的经济圈不同,京津冀之间发展并不均衡,各地存在诸多差异。因此,京津冀协同发展更强调了"顶层设计",以达到错位发展、互利共荣。
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是海淀园在全国的首家分园,也是秦皇岛市承接非首都功能外溢"三大承接平台"之一的重要切入点。目前,多家京企已经入驻,成为该市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圈的排头兵。
利益共享,力求三方共赢
去年下半年以来,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多次与海淀园管委会针对分园配套政策、利益分配、产业方向等进行探讨并达成了共识。
在已入驻秦皇岛分园的企业中,就有在全国智能交通领域颇有名气的北京千方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这是一家从事长途运输监控、交通输导平台、出租车管理系统等研发的高新技术企业。它的入驻,是两地合作颇具示范引领意义的一个成果。"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吕爱国说。
北京海淀区作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具有"1+6"、"新四条"等一揽子系统的配套优惠政策,涵盖了企业融资、股权激励、技术创新、技术成果转化等方面,企业极具吸引力。而秦皇岛市也在企业购地、租赁厂房、科技扶持、人才支持等方面,列出了一系列优惠条件。"有了配套的政策支持,就解决了企业到外地发展的最大后顾之忧。"千方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除了政策的保障以外,落户秦皇岛的主要原因是秦皇岛主动向京津开放市场,这也是他们愿意来秦建分公司的一个原因。
产业转移,意味着利益的转移,两地如何平衡?
"第一步先通过项目的引进,在合作机制、联系、服务等方面积累经验,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创造一种新模式。"吕爱国说,双方的合作,并不追求短期利益的快速实现,从长远来看,具有影响力的京企入驻,对秦皇岛市的产业升级具有积极意义。在收益分配上,企业、北京海淀区、秦皇岛三方已达成"442"利益共享模式,企业税收除了两地政府的留成以外,还会拿出一部分作为企业的发展基金进行返还。
秦皇岛通过这样一种开放的姿态,不仅解决了两地的利益问题,调动了双方积极性,也解决了产业链条延伸、新兴产业建立、资本、技术人才等各方面的问题。
政策跟进,确保企业无忧
拥有科技发展、金融服务、投资促进、知识产权、产业规划等完善的部门设置和政策扶持,形成了一个符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管理架构,这使得中关村海淀园实质上成为一个政策区。政策不对等往往会让企业心存顾虑,基于园区层面的合作,秦皇岛是否要将海淀园的管理模式和政策照搬过来?
"地域、信息、交通、周边资源等都有差异,把管理模式一味照搬是不现实的,但我们要借鉴其先进理念,如大部制管理体制、配套政策、知识产权的保护等。"开发区负责人说,秦皇岛开发区建区30年来,已形成以国家级秦皇岛出口加工区、燕山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河北省软件产业基地为依托,以汽车零部件、粮油食品加工、重大装备制造、金属压延等支柱产业为基础,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环保技术等产业为主导,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并重的产业集群,也形成了一整套适应这种产业集群发展的管理体系。
营造更加开放、更加优化的政策服务环境,是秦皇岛市能够构筑京津发展第二空间的重中之重。目前,开发区正在对原有政策与海淀园政策进行梳理、对比、研究,推进形成更加适应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政策体系。同时,正积极申请省市支持,并上报国家批准给予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享受中关村的同质化政策,充分保障进驻分园的企业待遇不变,实现政策无差异对接。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进一步深化,开发区将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将根据企业投资特点、地方贡献、经济总量、安排就业、品牌影响等多方面进行系统分析,提供差异性的配套政策。除传统的税收优惠外,还将完善对技术产品的市场准入制度,为企业提供健全的法律服务等。
多元支撑,延伸产业链条
海淀区不仅拥有大量的高科技产业,更拥有高品质的教育、医疗保障。要吸引企业入驻,必然要基于教育、医疗、产业"三驾马车"齐头并进的格局,信息、人才、资本集聚,才能为发展打下好的基础,投资者才能放心地把企业、家安置在这里。
双方的合作不仅是向海淀区开放秦皇岛的市场,同时也是通过政府间的平台,将秦皇岛的技术产品推向更加广阔的市场。"引入先进产业的同时,也把秦皇岛现有的产业做大做强,强调产业集群之间的联系,形成相对独立、互相促进、互融互通的格局,延伸整个产业链条。"开发区负责人表示。
开发区正在推进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与秦皇岛节能环保产业示范园、秦皇岛京津人才创新创业园等新兴平台的建设相结合,借助秦皇岛市"一区多园"战略的实施,选取"一区一县园区"为试点,推进开发区向县区园区的有序辐射。
- 全球芯片库储备或处于危险边缘(02-18)
- 中芯国际第四季财报公布(02-18)
- “中国2011年度电子成就奖”得奖名单揭晓(02-28)
- 2011年1月北美设备订单额小幅下滑(02-24)
- 2011,迷雾中的电子供应链(02-28)
- 英飞凌获德国工业创新奖(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