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硬盘业务的IBM为何收购SSD厂商?
美国IBM收购SSD (固态硬盘)厂商Texas Memory Systems的消息于8月16日由两家公司公布(参阅本站报道)。IBM是曾经从事电脑、硬盘及半导体产品等制造及销售的计算机硬件老牌企业。
但是,随着产业由垂直整合转向水平分工及全球竞争加剧,2000年代初,IBM硬件业务的收益恶化。IBM进行了业务转型,出售并退出了电脑及硬盘等硬件业务而专注于IT服务业务。
随着产业走向水平分工,电脑的附加值转移到了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英特尔的CPU及三星的DRAM等,电脑本身变成了大众化商品。IBM于2005年将电脑业务出售给了联想。
另外,在实现了水平分工的OS、CPU、DRAM及HDD等部件及软件行业,残酷的价格竞争和垄断加剧。结果,IBM不得不退出这些部件行业,并于2002年将硬盘业务出售给了日立。
既然IBM在10年前退出了硬件业务,为何现在又收购SSD厂商,重新涉足硬件业务呢?IBM现在的主要业务是金融及流通等服务器系统、采用云数据中心及大数据的数据分析等IT基础设施和服务。
IBM收购SSD厂商的原因是,SSD这一创新型硬件的出现不仅将改变计算机架构,还将改变IT服务业。手机、电脑及服务器等现在的计算机采用分层构造,包括访问时间为ns级的CPU和SRAM、几十ns的DRAM及10ms的硬盘等层次。这种计算机架构几十年都没有改变。
但是,闪存及ReRAM、PRAM、MRAM等新型存储器以及配备这些半导体存储器的SSD的出现填补了DRAM与硬盘之间六位数的性能空白。
通过在IT基础设施上采用SSD,从Google、Twitter及Facebook等数据检索、到IBM、富士通及NEC等擅长的金融和流通服务器乃至大数据的数据分析等都有望大幅提高速度。
不过,要想将SSD这一创新型硬件的潜力全部发挥出来,只将硬盘换成SSD是不够的。为此日本中央大学开发出了性能提高至11倍、功耗减少93%、寿命延至7倍的混合SSD技术,要想提高数据中心的性能并降低功耗,根据数据的属性和履历将数据存储到适当存储器中的控制算法和软件是不可或缺的。
另外,由于数据的属性和履历随着应用而改变,不仅要与软件合作,还要与服务合作。也就是说,IBM的主要业务--预计今后有望增长的云数据中心IT服务要想实现差异化,就需要将SSD硬件、存储器控制器、中间件以及服务整合到一起进行优化。
本站曾在 "苹果为什么收购半导体风险公司?" 一文中,介绍了今年年初苹果收购SSD控制器厂商Anobit的事例。苹果也销售iPhone、iPad及MacBook Air等硬件,因此情况与IBM有不同之处,但双方的共同点是都想把SSD这一硬件的优势纳入公司战略。
而日本的IT产业情况如何呢?现在,对于电子产业重组,很多人认为只要由垂直整合转向水平分工,收益就会恢复,对此,笔者表示忧虑。只要转向水平分工即可的想法是一种幻想,必须要像IBM和苹果那样,将创新型硬件切实纳入自己公司的战略。
不过,在整合硬件、软件和服务时,关键是判断自己公司如何从事硬件业务。硬件制造需要巨额投资,还需要招聘很多人才,涉足门槛很高。并且,一旦建立了工厂,鉴于人员问题等,很难灵活应对,比如根据行情退出等。
也就是说,要整合硬件、软件和服务,并非一定要拥有自己的工厂进行制造。
由于制造方法也能够产生差异化,因此如果从硬件制造到软件和服务都参与其中,就能够提供最优化的服务。不过,能做到这一点的目前只有从事闪存制造的东芝等极少数企业。有些情况下,硬件制造可以不在日本进行,还可以委托给海外企业。
在现实的商业中,像IBM和苹果那样不从事需要巨额投资的闪存制造,而是收购制造闪存控制器及内置闪存的SSD的企业的做法从投资回报率来看是最佳的。
今后的IT服务需要包含硬件和软件的整合服务。只要实现简单的水平分工即可的想法已经跟不上时代潮流。今后的关键是提供充分利用创新型硬件的软件和服务。因此,需要考虑涉足哪一部分的硬件业务。
相关阅读:
源科SSD为车载系统提供紧凑耐久的存储方案
SSD市场挑战丛生也暗藏机遇 龙头源科欲提升产能
相对于混合型HDD,缓存SSD仍将是主流超级本存储解决方案
- TI推出全新微型PMIC-LM1050x(01-04)
- 股价下跌 专业SSD厂商面临内部挑战与市场难题(07-05)
- SSD固态硬盘的性能悖论 OCZ固态硬盘详解(09-06)
- 如果超级本表现低迷 缓存SSD也可能半途而废(12-21)
- 重现2012年美景,今年固态硬盘有望强劲增长(01-24)
- 奥地利微电子推出业界超高效、双DC-DC转换器系列(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