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U的强大在于内核、系统架构、外设的综合设计
"最早的8051内核中就已经有飞利浦(恩智浦的前身)的部分专利。"恩智浦半导体资深软件工程师辛华峰表示,也正是由于恩智浦在MCU产业耕耘如此之久,才使其一直处于MCU领域的第一梯队。
据辛华峰介绍,恩智浦2003年就与ARM签订了MCU内核使用协议,05年左右推出基于ARM的MCU产品,属于最早一批和ARM合作开发MCU的厂商,同时也正是和ARM的密切合作,其MCU产品组合已涵盖ARM的所有微控制器产品内核,包括ARM7、ARM9、Cortex-M0、M3及M4等。"恩智浦和ARM已不能用合作伙伴来形容了,更像是亲如兄弟。"辛华峰笑称。
"既然大家都有相同的内核,那么恩智浦有何独门武器呢?"辛华峰表示,首先在生产方面,恩智浦一方面在高端Cortex M3及M4 MCU产品线利用TSMC的90nm LP与90nm NV工艺,另外低端低功耗的Cortex M0及Cortex M3则是选择SSMC(大股东为恩智浦与TSMC)。辛华峰表示,选择不同的代工厂可以有效的降低生产风险,确保供货的稳定性。
辛华峰特别介绍了恩智浦具有创意的LPC1100LV,该产品是业界首先采用1.8V电压的Cortex M0 MCU,同时也是业界最小的32位MCU,最小25脚WLCSP封装仅有2mm*2mm大小。
该LPC1100LV VDD输入为1.65-1.95V,休眠电流<2uA,且唤醒时间仅为5us,所以可以尽可能的多安排休眠工作模式。
辛华峰同时强调,虽然1100LV的个头小,但是本领却很大,包含了众多外设资源。包括UART,SPI,I2C,ADC,Timer等。
辛华峰给了1100LV的两种典型应用,一种就是在手机等便携设备中。虽说手机已有主处理器,但有些外设没有I2C接口,所以可以利用此控制器负责接口转换。
另外一个应用就是在Thunderbolt中,在一根电缆中要包含两颗1100LV,选择1100LV的原因,也正是因为其封装体积小,功耗低。
除了低功耗之外,恩智浦也推出了业界首款非对称双核单片机LPC4000系列,该单片机内涵Cortex M4及Cortex M0。M4负责高级运算,而M0负责中断控制或一些外围控制。实际上也相当于过去的MCU+DSP的构架,只不过Cortex M4负责DSP部分。另外,M0内核可随时关闭,不会给系统造成额外的功耗开支。"这款产品的灵活性在于,比如原来利用M4开发产品,现在想增加部分功能,可以选择这款产品,用M0增加产品功能。"
此外,恩智浦的独特技术还包括SCT(图形化可配置时钟),SGIPO(利用IO模拟多种串口输出)以及SPIFI。辛华峰特别强调SPIFI(SPI FLASH INTERFACESPI),该技术目前已被恩智浦申请专利。"如果用片外flash,过去都是用并口,但受管脚所限,而通过SPIFI则可以接串行flash,在保持系统性能的同时达到简化配置、缩小封装体积、减少板载空间占用和节约系统成本的目的。
"嵌入式庞大的市场,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所以才有这么多厂商在此角逐。"辛华峰说道。
- 欢迎来到MCU时代,这货能有多大潜力(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