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助力中国企业把握大数据机遇
中国北京,2012年7月24日--为帮助中国企业和合作伙伴响应大数据技术趋势,推动相关产品和解决方案创新,从海量、多样化数据中高效挖掘价值,英特尔公司今天在北京举办了主题为"芯动大数据、智领大机遇"的英特尔大数据论坛,向国内媒体、合作伙伴及用户分享了对于大数据概念及其应用价值的洞察、自身在大数据市场和创新体系中的定位、相关创新产品技术信息、对本地产业和市场发展予以支持的策略以及已经获取的成功案例。
"这一系列理念、观点、创新与实践经验的分享,标志着英特尔在中国开始全面支持大数据技术、产业和应用的发展,"英特尔亚太研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英特尔软件与服务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何京翔博士表示,"大数据的确是当前最受关注的技术话题,而我们的目标则不仅仅是对其发展趋势进行讨论与展望,还要携手合作伙伴,帮助中国企业用户发掘其自身大数据集内蕴含的大价值,并把握这些大价值可能造就的大机遇,与他们一起在大数据的时代共同成长。"
何京翔博士-英特尔亚太研发有限公司总经理
解读大数据:发掘价值把握机遇
IDC* 定义了大数据的四大特征--海量的数据规模(volume)、快速的数据流转和动态的数据体系(velocity)、多样的数据类型(variety)和巨大的数据价值(value)。对用户最有意义的,就是大数据可通过处理和分析而被发掘出来的价值--无论是商业价值还是社会价值。"对这些价值高效、精准地发掘和抽取将是支持用户快速做出正确决策,及时响应环境和需求变化,从而把握甚至是创造机遇的基础。"何京翔博士在展望大数据在电信、金融、智能城市和物联网领域的应用价值时指出:电信运营商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用户的行为习惯进行分析,就能更有针对性地制订市场营销计划或开发出更多全新的商业模式和服务;金融行业能借该技术更快速地分析在金融机构之间交换的营销与交易数据,以确保交易的安全可靠和防欺诈;智能城市及物联网领域则可借大数据技术更快实现智能交通监控、智能公共安全、气象和污染变化的智能监控及预测等应用。
推动大数据落地:开放平台是最佳载体
面对可以从大数据中发掘出来的、如此具体甚至已清晰可见的价值,IT产业界和用户已就加速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达成了共识,但相关技术和应用的成熟和落地是无法一蹴而就的。英特尔公司指出,这需要在相关的IT基础设施与服务层、数据组织与管理层、数据分析与发现层、决策支持与IT服务层全面导入创新技术,特别是在堪称大数据应用"载体"的IT基础设施与服务层,采用基于开放架构的平台将是最佳选择,而这主要是由大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数据、社交数据和传感器数据的迅猛增长趋势所决定的。
以商业数据和传感器数据为例,据麦肯锡* 提供的报告和预测:美国15个主要行业中每家公司过去一年所产生的数据量,都已高于同期美国国会图书馆所存储的数据量(达235TB);而目前中国与智慧城市相关的项目,就已经产生了高达200PB的数据,更毋论未来如RFID* 标签或智能电表等设备在全球更大规模的采用和部署。正是如此快的增长势头,使得无论是哪一类大数据集,都无一例外地要求承载自己的IT基础设施要具备强大且能与其增长速度相适应的计算能力、存储能力和数据交换传输能力,而实现这些能力的关键就是要能对其进行扩展,特别是横向扩展。先天就具备强大横向可扩展特性,并在实现这种扩展时拥有出色成本和性价比优势的,就是基于开放架构的平台。
为大数据创新:不仅限于基础设施层面
大数据处理任务对于开放架构平台的倚重,让英特尔在这一领域获得了越来越多合作伙伴与用户的关注,作为全球领先的开放架构平台最核心部件--处理器平台的提供商,英特尔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打造适用于大数据应用的"芯",而后帮助合作伙伴围绕这一基础创新打造可承载大数据应用的基础设施。对此,英特尔公司早有准备--今年三月发布的全新至强处理器E5产品家族,就是可为大数据应用中的分布式处理和高性能计算任务带来更优性能、能效、可扩展性和可管理性优势的创新之作。对于需要既有的关系型数据库和商业智能技术及应用来处理和分析的商业型大数据,英特尔则有至强处理器E7产品家族予以支撑。该产品家族的亮点就在于能为企业关键业务应用,特别是为关键商业数据处理和分析任务的运行提供兼具性能、能效、RAS特性及性价比优势的平台。
以基于至强处理器构建的高效IT基础设施为基石,英特尔还计划在其上的数据组织与管理层,针对大数据的分发和管理需求提供针对英特尔平台优化的Hadoop* 产品和服务;在分析与发现层,
- 英特尔总裁唱衰晶圆代工业(02-23)
- ARM手机芯片市场份额已超90% 英特尔倍感压力(03-17)
- 中国正探寻如何快速进驻HPC芯片领域(03-23)
- 业界不惧英特尔3D晶体管来势汹涌(05-09)
- 第一季度全球20大芯片厂商排行榜出炉 (05-20)
- Q1全球20大芯片厂商排行榜出炉 英特尔夺回优势(05-20)